【幼稚園入學】由升學角度談學前教學語言│Ian Tsang
2021-01-02

為了令到幼稚園的收生程序更為暢順,教育局在五年前開始推行「幼稚園幼兒班(K1)收生安排」。局方在2017/18學年開始更進一步推行「幼稚園教育計劃」,取代之前的「學前教育學券計劃」,為本港家長提供易於負擔的優質幼稚園教育。
一人一個「免費」幼稚園學位
按照有關收生安排,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已經於2020年12月18日前公佈取錄結果。家長須於本年度 2021年1月7至9日進行統一註冊。為避免一名兒童同時佔用多個學位,如果幼兒獲得多於一間幼稚園取錄,只能在其中一所幼稚園註冊並提交註冊證。
家長急於早教成導火線
面對多於一間幼稚園的取錄,家長需要考慮不同因素作為選校條件,挑選其中一間進行註冊。在眾多選校因素之中,其中一個家長經常關心的,就是幼稚園所能提供的兩文三語環境,尤其是在英語方面的語境。大多數家長會以為既然家中已經以母語(中文)作為溝通語言,因此會提早安排子女在學前教育展開前,善用坊間大量供幼兒採用的英語教材,及早提高子女的英語能力,希望可以在學習上早著先機。
英文好不等於能升英中?!
在升學準備層面,由於本港英文中學提供最佳的本地和海外升學率,加上擁有良好英語能力在職場上亦較為有利,因此家長希望及早為子女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實屬合理。但家長有所不知的是,有關局方為了避免家長過早側重於個别學習範疇,而希望學生可以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達到均衡多方面的教育發展,因此在升中安排上會按照學生在整體中、英、數等方面的能力,來決定學生能否升讀英文中學。
早學英語未必有利
由於幼兒在成長初期各方面發展步伐不同,每位幼兒在學習能力上亦有差異,實際上並非每個學童皆適合在學前階段過量時間集中學習非母語。大多數學童在早期有限學習能力情況下,通常會偏向較容易學習的語言 - 英語,由於部份家長於早期學習過量偏重於英語教材,在幼兒適應了以英語為主要學習語言後,亦會導致部份幼兒逐漸減低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引發隨後的升學問題。
影響應付小一入學面試能力
首先,本港小學課程雖然著重兩文三語發展,但程度上以中文(主要為廣東話)要求遠高於英文。因此在私立、直資小學面試時會對申請人的中文要求較為嚴格。部分家長一心培育子女有優秀的英語水平,希望透過面試入讀英文小學,但卻反會因為中文水平未達要求而未能如願獲得取錄。
中文成績與Band 1關係密切
其次,在小學階段因應中文課程要求高,在評估結果上學生之間分數差異大;相反,由於小學英文課程較易掌握,即使學生之間的英語能力分別亦大,但在評估分數上的差異較少。因此,兩者之間以中文成績對整體排名的影響遠高於英文成績,與學生能否達到Band 1水平的關係最為密切。
莫非要英文好但升讀中中?!
相反,大多數在屬於小學Band 2甚至Band 3水平的學生,普遍在英文科目成績會遠較中文理想,但礙於升中機制限制,他們大多數均需要升讀中文中學。良好的教育需要配合兩文三語均衡發展,由於在小學階段仍以母語為重心,部分家長自行過早斷定英語相對中文為較高階的學習能力,引導子女過早側重於英語,最終可能影響他們在本港制度下的升學的能力。
作者:Ian Tsa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