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醫生】「過猶不及」的關注

2016-04-06


診所常常出現這樣的一幕:

媽媽抱著數個月大的寶寶來做檢查,身後「隨扈」數員——家傭、寶寶的外婆、祖母,爸爸(如同來的話)通常殿後。

置身陌生的環境,又被放在一張躺不慣的診視牀上,寶寶感到不自在,實在不足為奇;即使我這個生面口的大夫尚未「埋身」,他已經扁起嘴巴,依依嗚嗚要哭起來。媽媽即大為緊張,生怕他身體有甚麼不舒服,立時趨前安撫,又着家傭遞來奶嘴、玩具。隨後爸爸以白武士的姿態從口袋抽出手機,開啟某段影片或程式,但寶寶卻不大領情,哭得更兇;最後長輩們都出手了,用兒語又哄又逗,霎時間診症室人聲鼎沸,當中泛着寶寶愈來愈淒厲的哭聲。

嬰兒未能說話,照應其需要, 父母首先要具備足夠敏感度(sensitivity), 感應他們在不同處境下的行為,才能準確解讀其背後的情緒,有效地安撫情感和滿足其生理需要。由於每個寶寶的情緒反應各異,所以父母須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寶寶的「脾性」, 並無捷徑可言。

有了敏感度,也須有恰當的應對。對寶寶的行為表達視若無睹、不予理會,寶寶無法獲得滿足,長期而言更無法與人建立安穏的依附關係,窒礙日後心理成長,對情緒管控和社交發展,影響深遠。

然而,過度或捉錯用神的關注,也絕不可取。對寶寶來説,就是訴求既得不到滿足,反招來更多焦慮不安。很多時候,收起大旗大鼓,避免七嘴八舌;從容不逼、柔聲淺笑, 僅讓寶寶知道你在旁守護,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安全感。

所謂「過猶不及」,父母對幼兒的關顧,適時、適度,也要適切;重視子女幸福的家長,不可不察。

文:馮偉正醫生

其他文章:【英調查】幼童飲奶過多 增患糖尿風險
           初生BB攝影 笑「尿」百出

熱門文章

親子教養|兒童心理學家教你三句K.O.小朋友「嬲嬲豬」
03-18
育兒漫畫|孩子有這些行為 有可能是「心理過敏」|牛媽彭小蹦
04-20
正向教育|別一味只向孩子Say No!5個方法助父母更好傳遞教養信息
04-20
梁家輝孫女正面首曝光 8個月大超可愛表情多多
04-20
朱凱婷13歲愛女身高直逼媽媽 遺傳星媽美貌精緻五官盡顯大家閨秀風範
04-14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正向教育|別一味只向孩子Say No!5個方法助父母更好傳遞教養信息
2025-04-20
育兒漫畫|孩子有這些行為 有可能是「心理過敏」|牛媽彭小蹦
2025-04-20
你是「衝動教養」還是「尊重教養」?|鄭涵櫻
2025-04-18
不要直接說孩子錯了,而是引導他們發現|尚瑞君
2025-04-16
教養要 活在當下 |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5-04-1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