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防患子宮肌瘤

2020-11-04


香港每四名女性便有一人患子宮肌瘤,大多數發生在三十至五十歲期間。不少患者飽受「血崩」煎熬,甚至貧血、暈眩、尿頻、凸肚腩。然而,超過一半患者無任何徵狀,一直與肌瘤共存卻渾然不知。

臨牀上遇到很多子宮肌瘤患者前來查詢中藥能否令肌瘤縮小,還是必須手術切除子宮?抑或等到更年期,肌瘤就會消失?中醫學認為子宮肌瘤屬於「癥瘕」範疇,發病主因是長久氣血失調及臟腑失和,因痰、鬱、瘀等聚結胞宮所致。在本港,不少患子宮肌瘤的職場女性屬於氣滯血瘀的體質,這類女生常久坐,缺乏運動,易致下半身血液循環不暢,同時面對激烈職場競爭,再加上要照顧家庭,精神壓力很大,容易因情志抑鬱致肝氣鬱結,肝功能不暢,使氣滯致血瘀,積於子宮成癥瘕。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一般將病情分為出血期(即經前和月經期)和非出血期,出血期要扶正補氣,並配伍少量化瘀止血的中藥。非出血期則要加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防止子宮肌瘤惡化及縮小子宮肌瘤為目標。

遠離子宮肌瘤方法包括切忌胡亂進補,子宮肌瘤多見虛實夾雜,不當進補容易使病情惡化,故使用補藥、藥膳料理時都要特別留心,建議先給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體質評估,不要長期隨意地喝四物湯、八珍湯、白鳳丸等補品。飲食有節制,子宮肌瘤形成與大量雌激素有關,高熱量食物能促進一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所以肥胖女性子宮肌瘤發病率較高,故飲食宜清淡。多動別久坐,因久坐不利於骨盤腔循環,建議每天做三十分鐘拉筋運動,幫助全身代謝,並燃燒脂肪。日常應有充足睡眠、多找些讓自己快樂、放鬆的活動有助釋放壓力、紓緩憂思情緒。建議女性自二十五歲起,或開始有性生活後,定期做婦科檢查,以提防早期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病。


^曾覺知中醫師

作者:曾覺知中醫師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脂肪肝飲食 | 40歲男半年甩重度 脂肪肝 ! 醫生教每日吃「2類食物」 毋須運動亦可逆轉病情
04-08
31歲媽媽長期鬱結於心罹患 乳癌 晚期 悲嘆「孩子還小怎麼辦」專家教5招幫助管理情緒
04-09
飲食健康|三餐都用1種油煮餸 10歲童患 高血壓 全家3人相繼中風
04-09
金像獎2025|谷祖琳 憑《爸爸》奪女配角獎 台下緊抱阿叔谷德昭 胞弟祖母2年內先後墮樓亡 一度患抑鬱影響一生
04-27
謝霆鋒兩子現身演唱會撐爸爸 儼如小粉絲邊聽歌邊跳舞成焦點
04-27

唔想 濕氣 纏身?中醫提醒避免9樣壞習慣
2025-04-28
港大醫學院開發全球首個 甲狀腺癌 診斷AI模型 準確率超九成 診前準備時間減半
2025-04-24
總是想吃甜品、薯片要小心!可能是 身體 在發出「過勞警訊」 醫生分析渴望4種食物的隱藏需求
2025-04-24
生活健康 | 車內「這物品」甲醛濃度超標!半年內83名車主罹 血癌 專家急籲:夏季高溫小心更毒
2025-04-24
腸病毒 | 手足口病 高峰期將至 預防要知6件事
2025-04-15
胃癌 難測 港大研類器官生物庫技術模擬癌變進程 未來有助篩查高危者
2025-04-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