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防患子宮肌瘤

2020-11-04


香港每四名女性便有一人患子宮肌瘤,大多數發生在三十至五十歲期間。不少患者飽受「血崩」煎熬,甚至貧血、暈眩、尿頻、凸肚腩。然而,超過一半患者無任何徵狀,一直與肌瘤共存卻渾然不知。

臨牀上遇到很多子宮肌瘤患者前來查詢中藥能否令肌瘤縮小,還是必須手術切除子宮?抑或等到更年期,肌瘤就會消失?中醫學認為子宮肌瘤屬於「癥瘕」範疇,發病主因是長久氣血失調及臟腑失和,因痰、鬱、瘀等聚結胞宮所致。在本港,不少患子宮肌瘤的職場女性屬於氣滯血瘀的體質,這類女生常久坐,缺乏運動,易致下半身血液循環不暢,同時面對激烈職場競爭,再加上要照顧家庭,精神壓力很大,容易因情志抑鬱致肝氣鬱結,肝功能不暢,使氣滯致血瘀,積於子宮成癥瘕。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一般將病情分為出血期(即經前和月經期)和非出血期,出血期要扶正補氣,並配伍少量化瘀止血的中藥。非出血期則要加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防止子宮肌瘤惡化及縮小子宮肌瘤為目標。

遠離子宮肌瘤方法包括切忌胡亂進補,子宮肌瘤多見虛實夾雜,不當進補容易使病情惡化,故使用補藥、藥膳料理時都要特別留心,建議先給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體質評估,不要長期隨意地喝四物湯、八珍湯、白鳳丸等補品。飲食有節制,子宮肌瘤形成與大量雌激素有關,高熱量食物能促進一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所以肥胖女性子宮肌瘤發病率較高,故飲食宜清淡。多動別久坐,因久坐不利於骨盤腔循環,建議每天做三十分鐘拉筋運動,幫助全身代謝,並燃燒脂肪。日常應有充足睡眠、多找些讓自己快樂、放鬆的活動有助釋放壓力、紓緩憂思情緒。建議女性自二十五歲起,或開始有性生活後,定期做婦科檢查,以提防早期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病。


^曾覺知中醫師

作者:曾覺知中醫師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小朋友 陰虛 有6大特徵!中醫教5招助幫助調理 | 附「養陰水」食譜
03-20
兒童性早熟| 8歲過胖女童來初經 驚覺 性早熟 阻礙身高發展 醫生警告:這類飲食恐讓孩子提早發育!
03-26
沙田 小童 衣衫單薄赤腳被母拖住走 目擊者:當時11度體感得8度 小童母現身解釋苦衷掀爭議
04-01
66歲高齡婦人自然懷孕誕子 成為10寶媽 大女與細仔相差46年
04-03

沒加糖等於含糖量為零?營養師教你認清5大隱藏版 含糖食物 !
2025-04-03
家長依賴AI自行診療致延誤就醫 3歲女童咳嗽一個月慘變 肺炎
2025-04-03
學生用電子屏幕時間長 8成中學生日花逾2小時打機或上網 衞生署倡限6至12歲兒童每日打機時間
2025-04-02
小朋友半夜咳嗽怎麼辦?中醫解析 夜咳 成因、種類和3大調理方法 | 中醫爸B
2025-04-02
花萬元按摩醫 近視 ?家長誤信偏方 9歲女童近視度數暴漲100度
2025-04-02
體重 正常不等於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竟比肥胖者高52%
2025-04-0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