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防患子宮肌瘤

2020-11-04


香港每四名女性便有一人患子宮肌瘤,大多數發生在三十至五十歲期間。不少患者飽受「血崩」煎熬,甚至貧血、暈眩、尿頻、凸肚腩。然而,超過一半患者無任何徵狀,一直與肌瘤共存卻渾然不知。

臨牀上遇到很多子宮肌瘤患者前來查詢中藥能否令肌瘤縮小,還是必須手術切除子宮?抑或等到更年期,肌瘤就會消失?中醫學認為子宮肌瘤屬於「癥瘕」範疇,發病主因是長久氣血失調及臟腑失和,因痰、鬱、瘀等聚結胞宮所致。在本港,不少患子宮肌瘤的職場女性屬於氣滯血瘀的體質,這類女生常久坐,缺乏運動,易致下半身血液循環不暢,同時面對激烈職場競爭,再加上要照顧家庭,精神壓力很大,容易因情志抑鬱致肝氣鬱結,肝功能不暢,使氣滯致血瘀,積於子宮成癥瘕。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一般將病情分為出血期(即經前和月經期)和非出血期,出血期要扶正補氣,並配伍少量化瘀止血的中藥。非出血期則要加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防止子宮肌瘤惡化及縮小子宮肌瘤為目標。

遠離子宮肌瘤方法包括切忌胡亂進補,子宮肌瘤多見虛實夾雜,不當進補容易使病情惡化,故使用補藥、藥膳料理時都要特別留心,建議先給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體質評估,不要長期隨意地喝四物湯、八珍湯、白鳳丸等補品。飲食有節制,子宮肌瘤形成與大量雌激素有關,高熱量食物能促進一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所以肥胖女性子宮肌瘤發病率較高,故飲食宜清淡。多動別久坐,因久坐不利於骨盤腔循環,建議每天做三十分鐘拉筋運動,幫助全身代謝,並燃燒脂肪。日常應有充足睡眠、多找些讓自己快樂、放鬆的活動有助釋放壓力、紓緩憂思情緒。建議女性自二十五歲起,或開始有性生活後,定期做婦科檢查,以提防早期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病。


^曾覺知中醫師

作者:曾覺知中醫師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02-04
食物營養|醫生分享抗流感食材:每日100克 連續進食10日免疫力大增20倍!
01-05
媽媽想面色紅潤有光澤 少做8件事 中醫:成日躁底易傷心影響面色 推介2款簡易護心茶|親子健康
01-22
男童 連鎖壽司店 舔公共食具 店方發聲明譴責:採法律手段處理
02-05
姑侄 八仙嶺 行山失聯獲救 6歲童現低溫症徵狀 直升機送院治理
02-05

HPV疫苗︱66%中學參與補種 有學生憂不良反應拒打 衞生署延報名死線
2025-02-05
坐姿不佳 骨骼錯位 易拖垮孩子未來|吳錞銦
2025-02-05
上學日用品要留心!專家逐一破解塑化劑/皮膚過敏陷阱 4招減少攝取量
2025-02-05
女性健康 | 女性 偏頭痛 發生率是男性3倍 中醫示警:調理體質是關鍵 教擺脫止痛藥依賴
2025-02-05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2025-02-04
春季流感|年節過後易感冒?假期後作息亂、暴飲暴食致免疫力下降 醫生:3大建議增強免疫力
2025-02-0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