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台灣】帶着孩子,如何準備移居台灣?|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0-11-04
上文我們介紹了榛爸&榛媽,帶着孩子移居了到台中。今次我們會集中看看他們是如何計劃和安排孩子在台灣的教育銜接和他們的獨特想法。
問:你們離開香港之前,怎樣準備?例如你們如何跟孩子(榛哥)說要去台灣生活?當時是怎樣跟家人/朋友介紹你們的移居計劃?有沒有遇到反對聲音?如何處理?
榛爸榛媽:離港前在網上多做資料搜集,閱讀不少有關台灣的事情,了解下當地文化,並且我們在working holiday 時認識了一些台灣朋友,他們亦很樂意回答我們的疑問和文化差異問題,希望到台灣後能盡快適應,加快融入當地文化,我們相信努力融入當地人生活是移居者得到他人尊重的因素之一。
可能我們都有「出走」過的經驗,所以我們跟家人及朋友提及我們的移居計劃時,他們沒有太大的反應,但都表示十分不捨。然而,家人對榛哥的擔心還是有的,怕他難以適應。
榛哥個性比較內斂,他比其他小朋友需要再多一點適應時間,我們盡量找方法協助阿仔疏導情緒和做好心理準備,不時說我們一家之後經歷新的探險,又安排一些心意卡讓他和朋友、老師道別,營造一些「儀式感」讓他意識到我們將會進入新階段。
另外,離港前正值疫情關係,要多留在家中,較之前多用視象電話與家人和朋友溝通,榛哥看來很習慣這種與親朋溝通的模式,相信亦有助解他思鄉之情,幫助適應新生活。
問:來到台灣後,計劃如何適應新生活?孩子讀書方面如何接合課程?他們在香港時是讀國際/本地幼稚園嗎?來台灣之前,孩子有沒有學普通話(台語)?
榛爸榛媽:先說思想上,要學習調節自己心態,當初我們決定外闖其一原因是想改變生活模式,所以不會跟原居地做太多比較,因為根本是兩處不同的地方。
在實行上,我們會揀選住在生活機能比較方便、而且離孩子學校不太遠的地區,減少交通的時間。初到步未打算買車,始終台灣和香港的交通規例與文化大不同,讓我們生活一段時間適應這裡交通才開車吧。我們在網上看Google 地圖和街景外,來台中辦手續的兩次旅程中,也順道實地考察,主要看超市、濕貨街市、車站、餐廳,還有初步感受一下該區氣氛和人流。
賺取收入方面,不少親友在我們來台前都問,到台灣會做甚麼,如何生活?我們都只跟朋友說會嘗試做網購生意,但實際如何做,賣甚麼,能否賺到生活費用,我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但可能我們有信仰的原因,我們深信我們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交托給神吧。
至於小孩教育,榛哥在香港讀本地幼稚園到K1,將會到台灣讀中班(即香港K2)。榛哥香港的學校在K2才教普通話,這刻他完全不懂普通話。但我們不太擔心,並相信幼童學新語言的能力,學語言是講求語境,去到台灣好自然就有。不過,我們都會聽取台灣新學校的老師建議,返新學校前父或母一方主要跟小孩說國語,即使他未能說,起碼讓他開始習慣和聽得懂。
至於如何接合兩地課程,不論任何地區,選校時我們的首要原則是要適合阿仔的特質。
選擇台灣幼兒園時,主要找跟榛哥香港所讀幼稚園差不多理念的學校,都是選擇一間注重幼兒自理能力和關心幼兒情意發展的學校,並且同樣有專題研習方式教學,反而不想找比較傳統、太多學術的幼稚園,相信遊戲與體驗中學習更能引發好奇心和自學能力,我們相信持有這些理念的學校會在教學上有相似,幫助榛哥適應。
在我們到台中辦手續前,在網上先做資料搜集,發現台灣多數幼兒園都是私立的。我們留心閱讀學校資料和理念,好快鎖定了幾間心儀學校,都是私立本地幼兒園,再詢問約見參觀和面談,畢竟家長與學校是培育小孩的伙伴,了解一下彼此的教育理念和期望是有助小孩適應新校園生活。
很快我們便選擇了學校,新學校有少量不同國籍幼童,我們相信老師和同工有經驗幫助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幼童。此外,我們也感到學校氣氛跟阿仔舊校有點相似。值得一提,我們都會看榛哥在參觀時反應,亦問他是否喜歡學校,因為他才是用家嘛。
榛爸榛媽在他們的Facebook專業分享他們的見聞和台灣生活貼士: http://www.facebook.com/BJoyfulTrekker/
其實帶着孩子『出走』,要考慮的,不單是孩子,更加是自己的事業發展,與及如何在新事業和孩子的成長中取得平衡,我們下次(最終章)會看看榛爸榛媽如何可以在台中這地方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
作者:浪遊家庭大歷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