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 中醫教路 按體質秋冬調補

2020-10-15


中醫講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要根據人體的體質不同,以及季節、地理環境以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的原則,即使是相同的病證,針對病人體質的不同、症狀的各異,治療時亦會給予不同的治法。所以想要提高免疫力,也不能只靠吃補品,也要注意體質和季節所造成的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療法。

秋冬季調補,既要考慮氣候本身的特點,也要顧及人體體質的不同。一般人身體的素質多有強弱與寒熱之偏,對偏於熱盛或陰虛之體,秋冬季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濕潤,熱盛或陰虛的人會常感口乾鼻乾,嘴唇乾裂出血,加上秋風陣陣,涼氣襲人,可引起燥咳,甚至導致某些舊病復發等,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秋燥」。

熱盛或陰虛的人在秋冬季,可選擇食用燕窩、銀耳、沙參、冬蟲夏草、玉竹、西洋參、百合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飲食宜清淡,少吃肥膩、燥熱食物。其中西洋參味甘、微苦、性寒,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還有抗疲勞、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而西洋參又不似人參般溫燥,更適合陰虛之人士。

秋冬季天氣寒冷,寒傷陽氣,冬天人體的抵抗力會變差,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氣喘等病症。對偏於陽虛或寒盛之體,尤其是平常手腳發涼,身體怕冷、精神不振的人士,平時可多食用黃耆、黨參、白朮、熟地、杜仲、牛肉、羊肉、胡椒等甘溫益氣補陽之品;少食用黃瓜、柿子、冬瓜、藕、萵苣、梨、西瓜、荸薺等生冷寒涼的食物。

其中黃耆性味甘溫,入脾經與肺經,能補益脾胃、呼吸系統、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配合黨參補氣效果更佳。對於陽虛或寒盛之人士,尤其平常精神較差、容易感到疲勞、舌質淡者,可以黃耆和黨參,配合白朮、茯苓、炙甘草若干煎煮服用,能增強體質,提升陽氣,改善精神,強健補身。

撰文:張勇 

圖片:星島圖片庫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學生用電子屏幕時間長 8成中學生日花逾2小時打機或上網 衞生署倡限6至12歲兒童每日打機時間
04-02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兒童 狂吃甜小心長不高!掌握4大後天影響因素 助孩子突破遺傳極限
03-19
梁諾妍1歲細女眼下「士多啤梨痣」最新情況 3次治療後患處縮細 仍需計繼續治療
04-02
李天縱 做虎媽有回報 4歲女每日返2間幼稚園 曬英文口語證書及獎盃:付出就有收獲
03-30

幼兒皮膚護理︳小朋友皮膚護理全攻略 增強免疫力先補腎 皮膚肺脾腎是「健康鏡子」 濕疹食譜︳親子健康
2025-04-03
抗癌 | 56歲末期 腎癌 患者每日吃3類抗癌食物 3個月後腫瘤奇蹟消失 1年半未復發
2025-04-03
小朋友半夜咳嗽怎麼辦?中醫解析 夜咳 成因、種類和3大調理方法 | 中醫爸B
2025-04-02
茯苓 湯/茶/粥/糕點食譜 調理脾胃一流!
2025-04-01
小兒 鼻敏感 |8歲童鼻敏感常引發感冒 中醫:把握2-16歲黃金治療期
2025-03-31
小兒 濕疹 |1歲幼兒加固脾胃濕熱引發濕疹 中醫教6招預防濕疹方法
2025-03-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