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創新活化儒學德育】晉德學校校長:孩子懂和而不同 才可放眼世界
2020-09-28
隨著時代變遷,小朋友的學習需要和所需技能不斷改變。若將儒家思想帶進21世紀的課堂上,或許給人「古老」、「深奧」的印象。原來只要靈活取材,這些看似艱深的大道理,也能令小朋友的學習路上獲益良多。位於銅鑼灣的一所私立小學晉德學校(下稱晉德),深明儒家禮教在現代社會上的多重價值,致力透過學習儒家哲學鍛練學生的高階思維,培養才德兼備、具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活化傳統價值 應對新世紀挑戰
將幾千年歷史的儒家思想帶進校園,難免令人充斥著疑惑:「課題會否落伍?小朋友年紀輕輕,會明白如此深奧的『仁義禮智信』嗎?學了又有甚麼得著?」對於外界這些質疑,晉德校長Jane Lancaster-Adlam表示,全球化的趨勢帶動了不同民族、文化、價值觀的交流,當中少不免產生磨擦和矛盾,儒家推崇的和諧、文明和互相尊重等道德觀念,正正有助帶動現代社會運作。
▲「儒家主張和而不同,放諸今天的社會,便是教孩子互相尊重、學習和理解。在這個日漸撕裂的社會,能夠接納和包容差異,更顯得難能可貴。我們致力建立孩子的正義感、理性、智慧和誠信,讓他們變得寬容、有社會責任和獨立,以適應未來千變萬化的世界。」Jane解釋。
▲每天開課前,學校都會舉行歷時15分鐘的儒學時段。老師會先帶領學生朗讀堂上學過的儒學句段,將儒家經典溫故知新;再邀請學生分享日常生活中如何體現「仁義禮智信」這5個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學習儒學價值美德。
▲學習環境亦是小朋友學習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學校鄰近孔聖堂,校舍融合中國四合院和牛津橋的西方修道風格,貫徹了晉德融合中西經典所長,中國傳統文化與全球視野並存的辦學理念。
儒家思想融入國際化課程 英普教學提升學習成效
有別於一般國際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晉德的中文比重較高,全因其注重中華文化及儒學背景。晉德主張注入中華文化,在中文課中,除了恆常講解經典儒家著作的含義和故事外,還會用傳統節日作主題教學,讓小朋友從中學習傳統文化與儒家思想。「例如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我們會安排同學吃應節食品、猜燈謎,認識傳統習俗,再由老師透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向學生講解嫦娥捨生取義的精神。」Jane補充說。
晉德致力將儒家思想融入國際化課程,透過結合儒家文化與現代情景,建立學生的品德和國際視野。以綜合探索研習科(Integrated Inquiry Studies)為例,學校會靈活地使用雙語學習,二年級的課程會先從日常生活入手,用中文教授「喜食‧惜食」的美德,再延伸到用英語教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Reduce, Reuse and Recycle)。
▲晉德的音體藝等科目主要用英文教學,同時加入中樂、武術、中國舞等中文單元,務求令學生全面接觸中西方的文化。
▲晉德舉辦的年度活動也彰顯中西交匯的特色,包括西方的「人肉聖誕樹」、萬聖節時裝表演和中式年宵市集。
以持續評估取代考試 小班教學照顧學習差異
儒家主張有教無類,晉德亦秉承這個宗旨,推行小班教學,實行因材施教,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每班最多15名學生,並由一名華人導師和英語為母語的導師任教,確保班上所有同學都明白授課內容。學校十分關顧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設有3名特殊教育專家,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社交及心理輔導。疫情期間,學校更與蒙納殊大學 (Monash University)合作,安排了兩名輔導學碩士生為受影響的學生提供輔導。
▲專家會透過積木遊戲治療(LEGO®-Based Therapy),促進學生的社交發展,並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計劃,以協助他們融入主流學習環境。
為了減輕同學的測考壓力,晉德不設考試,以持續性評估例如課堂習作、小組習作、遊戲去評估學生表現。為了有效了解學生的進度,晉德每個學年都會進行6次統測,評估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再按個別需要調整教學方式或內容,讓老師可以給予學生適時支援。
家長在小朋友的學習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晉德十分鼓勵家校合作,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校園生活。家長平時可透過電郵或Seesaw應用程式聯絡老師。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舉行兩次家長茶會,分享孩子的學習成果。
▲晉德學校採用社制 (仁社、義社、禮社、智社)。為鼓勵孩子將儒家思想應用於校園生活,老師會用社分獎勵學生的好行為,並用儒學的關鍵詞作表揚。「每個星期五,我們都會邀請家長參與『價值教育頒獎禮』,見證孩子在德育上的成長」,Jane說。
欲了解更多晉德學校的資訊,家長可按此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