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呂恒森校長疫情下掌舵 培育自學應對未來
2020-09-22
過去大半年,學生要適應新的學習模式,由以往在課室聽課到對着螢幕上堂,而學校要同時兼顧教學進度及學生成長上的需要,無疑也是一大難題。呂恒森曾擔任民生書院協理副校長,今年「空降」成為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新校長。剛上任就要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他表示亦是個反思機會:要幫助學生應對多變未來,培養積極主動學習是最好方法。
縮短授課時間 重互動多於量
受疫情影響,停課期一再延長,很多學校轉向網上教學,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亦不例外。而今年更是需要以網上形式開展新學年,學校按照平時上課時間表教學,除了中英數等主科,體育、音樂甚至家政等都設有直播課堂。呂校長明白沒有老師實時授課,學生難免心散,所以特別編排課時:「我們將每堂由35分鐘濃縮到25分鐘,在中午前完成原本時間表的9節課堂,每兩堂中間更有小息時段,讓學生『郁動吓,抖抖氣』。」
另外,在家學習不應局限在電子教材,呂校長認為應該把握機會,培養閱讀興趣。「學校安排了圖書課,讓學生在電腦前,介紹停課期間讀過的好書,讓他們有更多表達機會,同時訓練語文能力。而老師不只是聽眾,也要分享閱讀心得,這樣才算是雙向交流。」
注入翻轉課堂元素 培養自學態度
不想「停課不停學」淪為口號,呂校長說關鍵是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學校早在幾年前已將「自主學習」成為教學重點,讓學習不再以老師單向講授,而是通過小組共學,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呂校長坦言網上教學更應如此,為加強學生參與,提出「黃金四步曲」:「我們要求學生上堂前先預習教材並透過螢幕分享,形式就像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然後由老師進一步講解內容,並透過短問短答測試學生掌握程度。最後一步是知識鞏固,利用Nearpod、Kahoot和Peardeck等網上工具,進行小組討論和遊戲,例如鬥快搶答問題等,增加學習興趣。」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自學態度,舉辦不同小組活動,從探究中學習。
關心情緒品德成長
學習以外,學校亦十分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每周設有學生成長時段,老師與每位學生傾談,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疑難,有需要的話更會安排單對單輔導,即使隔着螢幕也可以維繫師生關係。
網上課堂更加入品德教育課,內容包括環保、自律守規、公民意識及生涯規劃等。呂校長指就算停課,培養學生品德素養不能停步。面對科技及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培養資訊素養更是首要:「透過人工智能,網絡平台只會顯示大家感興趣的資訊,而其他資訊則會自動被篩走,長期接收片面資訊,容易令學生思考時『偏埋一面』。
「我們希望帶學生走入社區,例如上門探訪獨居老人等,通過真實生活體驗,不僅看到自己,更明白其他人的需要,從而擴闊眼界,發揚『自利利他』的佛學精神。」呂校長指若然疫情持續,未能安排外出機會,也會透過分享會等方法,為學生上這重要一課。
寄語家長調整期望
隨着教育局宣佈9月下旬起陸續復課,呂校長表示準備面授課堂的同時,也要繼續發展網上教學,包括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即學生自行攜帶電腦回校上課。「畢竟將來可能還有不同原因導致停課,加上電子學習已是大趨勢。其實比起技術,心態調整才是最困難:家長緊張子女表現、老師疲於追趕課程,學生又要調節學習態度。」不過他對此很樂觀,認為只要大家都有清晰合理的期望,就算進度慢一點,學習效果都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