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力】自製維他命D 沐浴陽光中│文樂軒

2020-08-13


沐浴在陽光中,除了令人心情愉快,還有助攝取維他命D。維他命D除了令骨骼健康外,同時亦有助抗炎及提升免疫力,與整體健康息息相關。 今期營養師講解日常如何吸收維他命D及其好處,若攝取不足或過量對健康又有何影響?

固鈣強骨 提升免疫力

現時估計全球約十億人缺乏維他命D,這是備受關注的問題。維他命D對骨骼和肌肉健康尤為重要。養和醫院營養師高咏梅說:「鈣質是製造骨骼和牙齒的主要元素,維他命D就像一條鎖匙,能夠幫助人體吸收鈣質,維持血液中適當的鈣與磷濃度、令骨骼及牙齒健康,也能預防低血鈣引起的肌肉抽搐。

如長期缺乏維他命D,骨骼便不能正常鈣化,以致變軟、變形,令骨質密度降低,可能導致兒童患上佝僂病,出現『O』形腳,成年人則有機會罹患骨軟化症及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的風險。」

此外,維他命D對整體健康肩負舉足輕重的角色,身體許多器官均有維他命D受體,它可調節不同基因編碼和細胞的生長,影響免疫及抗炎功能。近年許多研究顯示,維他命D不足可能與呼吸道感染、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疾病有關。

全母乳餵哺嬰兒易不足

香港大學於2017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超過四成本港成年人維他命D水平不足(低於50nmol/L)。維他命D不足的原因眾多,有研究指出紫外綫指數直接影響港人維他命D水平,於3月份最低,以及九月份最高。高咏梅說:「雖然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但都市人大多長期在室內工作,習慣塗防曬品等,均會減少與陽光接觸。此外,肥胖、膚色較黑人士、懷孕或哺乳婦女、長者、肝腎功能有問題、需要長期服食類固醇等藥物人士,亦較容易會缺乏維他命D。」


^每公升母乳只含約二十IU維他命D,因此以全母乳餵哺的嬰兒較易缺乏維他命D。

另外,2018年香港的一份研究指出,九成以上全母乳餵哺的嬰兒缺乏維他命D,因為每公升母乳只含約20IU維他命D,但由於醫學界並不建議通過母親攝取逾5,000IU的維他命D,或六個月以下的嬰兒長時間曬太陽,來攝取足夠維他命D,因此美國兒科學會等國際指引建議母乳餵哺的嬰兒,每天須額外補充400IU維他命D。

曬太陽有助製造

高咏梅說:「維他命D又稱為『陽光維他命』,是唯一可以由身體自行製造的維他命。皮膚接觸陽光的紫外綫UVB後,便會觸發維他命D在肝和腎內活化及合成。」

要通過曬太陽攝取足夠維他命D,研究建議每星期曬太陽兩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三十分鐘,理想時段為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要留意大部分UVB會被玻璃及SPF 8以上的防曬品阻隔,因此隔着窗戶,不能有效攝取維他命D。

食物方面,僅有少數天然食物含有維他命D。如不曬太陽及進食量不足,可考慮從營養補充劑適量攝取。

吸收足夠的定義

高咏梅表示,抽血檢查血清中25(OH)D的濃度可反映體內維他命D的狀況,惟現時醫學界未有統一界定維他命D足夠的標準。兩個最廣泛使用的定義來自美國醫學研究所(IOM)和內分泌學學會,IOM主要關注維他命D對於骨骼健康的影響,內分泌學學會則更考慮維他命D對其他生理系統的影響,以致要較高水平才算足夠,並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較多維他命D,攝取量為1,500至2,000IU,上限為10,000IU。

攝取過量 血鈣偏高

攝取過量維他命D會對身體有害,建議血清25(OH)D濃度不應超過125nmol/L。高咏梅指出:「維他命D過多會引起血鈣偏高,造成血管與組織鈣化,損害心臟、血管與腎臟,同時也會導致骨質密度下降,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更有機會出現厭食、體重下降與心律不整等問題。」

一般從陽光或日常飲食中過量攝取維他命D的機會較低,但市面的營養補充劑劑量差異極大,因此若需要服用,須留意其劑量,以免過量。

註:以上純屬受訪者及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文樂軒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兒童鼻敏徵狀或致嚴重健康問題?專家: 一招及早處理避免惡化!
03-12
食物中毒|50歲男子用 隔夜飯 炒飯險喪命 器官衰竭入ICU 醫生:6類食物不宜隔夜食
03-26
兒童化痰 |日咳夜咳幾星期呼吸道積滿痰液 中醫教3招排痰方法|中醫爸B
06-02
珍惜生命|愉景灣43歲菲傭割腕自縊 當場證實死亡
04-17
星島申訴王|中三女貪平淘寶配眼鏡戴後現飛蚊症 港爸後悔莫及:見過鬼都怕黑!
04-16

腸病毒 | 手足口病 高峰期將至 預防要知6件事
2025-04-15
胃癌 難測 港大研類器官生物庫技術模擬癌變進程 未來有助篩查高危者
2025-04-14
肚痛 | 肚皮畫成九宮格 初步判斷問題根源
2025-04-14
鼻敏感只可以食藥?嚴重會影響睡眠質素 醫生拆解對付鼻敏感5大方法︳親子健康
2025-04-14
遊日注意 | 日本「 百日咳 」確診病例創7年新高 已有嬰兒死亡案例 專家:傳染力是流感10倍
2025-04-11
食得樂 輕嚥料理 讓吞嚥困難者 重拾與家人同桌共膳的暖意
2025-04-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