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查】電子教學有成果 惜疫下數碼鴻溝拉闊 復課後考試 學生感憂慮

2020-07-24


^羅陸慧英呼籲各界,以實則行動支援基層學生進行電子學習。

全港學校早前因應疫情停課四個多月,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為了解此期間網上學習的效能,以及復課後的需要,於六月初至七月中向全港學校派發問卷,共收集五十三所學校,逾八千名學生、家長、教師及學校領導層回覆,發現學生及教師均認同學習進度未受影響,認為「停課不停學」取得成果,而停課前已進行電子教學的學校,學習成效更顯著;又發現學生間的社經鴻溝,會進一步拉闊數碼鴻溝。 

該研究名為「數碼素養360」,旨在總結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因疫情而停課期間,進行網上學習的經驗和復課後的需要,由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率領,於六月八日至七月十四日復課期間,邀請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填寫網上問卷,最終收到來自五十三所學校,逾一千二百名教師、一千三百名家長及六千名學生回應,當中津貼學校及中學生比例均約八成。

問卷列舉多項停課帶來的可能影響,要求受訪者按同意程度評分,一分為極不同意,五分為極同意,發現中學生及小學生均不認同「憂慮能否跟上學習進度」及「情緒壓力」兩項,平均分別為約二點九及二點三分;惟兩者均對考試感憂慮,其中中學生更為明顯,平均分高達三點六三。

15%家長降成績期望

研究又將各影響項目得分與受訪者社經地位進行比較,發現社經地位較低的中學生對各項目的憂慮指數,如考試成績、就業準備等,均高於社經地位高的學生約零點一分,僅「回復面授課堂」一項得分低於社經地位高的學生。

羅陸慧英指,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較大機會未能提供足以應付網上學習的配套,如穩定的互聯網及平板電腦等大屏幕設備,有一成半家長更降低對子女未來一次考試成績的期望,可見社經鴻溝拉闊數碼鴻溝,造成疊加式負面效應。

研究發現,在停課前已推行電子教學策略,如「自攜裝置」計畫(BYOD)的學校,學生的數碼技能在停課期間進步更多,而且對復課的憂慮較少。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現有十四班採用BYOD授課,餘下六班則以傳統方式授課,校長金偉明指,在進行網上學習時,留意到BYOD班別所學知識較穩固,復課後教師只需稍稍複習便可教授新知,而非BYOD班學生過往把電子產品視為娛樂工具,上課時較易分心。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ASHK 一條龍國際學校|美式教育×IB課程 打造全球頂尖大學跳板
04-25
科大錄取11名 精英運動員 人數屬歷屆之冠 每人每年最高可獲逾10萬獎學金
04-25
中學統一派位2025|校長拆解升中統一派位填表9大誤區 Band1/2/3選校策略相同?
04-25
感人故事 | 未出世BB罹 罕見病 父母選擇「不引產」用溫暖陪伴最後旅程
04-25
珠海 長隆 電單車前輪懸空衝進人群 壓倒多名兒童 園方回應:被撞孩子身體無礙
04-24

科大錄取11名 精英運動員 人數屬歷屆之冠 每人每年最高可獲逾10萬獎學金
2025-04-25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辦「英語餐廳店長體驗」廚房助理/接待員/收銀員一腳踢 招待家人學習同理及服務
2025-04-24
AI|嶺大研AI嬰兒保溫箱揚威海外 日內瓦發明展奪獎 菲國診所試用反饋正面
2025-04-23
教科書|新學年教科書價格升2.9% 有高中化學書升幅達13%
2025-04-23
理大 |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理大奪36獎 月球「採樣裝置」奪兩獎
2025-04-17
第四屆 全港定格動畫創作比賽 陳瑞祺(喇沙)小學、聖公會聖紀文小學奪金
2025-04-1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