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應變】小朋友復課後有壓力怎麼辦 臨牀心理學家助你解決
2020-07-22
新冠肺炎再度來襲,使孩子再一次面對停課的日子。在家中打發時間並不難,但如面對復課,孩子必會難以適應,並倍感壓力。臨牀心理學家葉妙妍小姐分享以下4招,助爸媽趁暑假做定安排,未雨綢繆。
教導子女分辨「良性」與「惡性」的壓力,從而培養子女的抗壓能力
壓力是當我們履行責任或職務時,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應付某些事情。適度的壓力,是推動人積極用功的原動力,可以提升表現的水平,這就是良性的壓力。不過,壓力過大的話,反而會影響正常表現,甚至出現威脅身心健康的反應,例如失眠、疲倦、頭痛、心跳、食慾不振、腸胃不適、坐立不安、難以集中,或會情緒低落、緊張、擔憂、煩躁等,從而變成惡性的壓力。
長期的惡性壓力,與血壓高、心血管疾病,以及抑鬱、焦慮等精神問題有莫大關係,同時會破壞和減少腦細胞,影響情緒、記憶、學習、專注及判斷力等。
面對同一件事,無論是學業、家庭或朋輩關係的挑戰,不同的孩子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家長應多了解孩子的性情和內心世界,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給予鼓勵和支持,也可以多教導孩子面對壓力的正確方法,從而培養其抗壓能力。
學會面對不可預計的壓力
有時候壓力來自無法預料或控制的事情,例如疫症、學校或活動安排的變化。家長可以向子女解釋有些事情是變幻莫測,雖然在我們的掌握之外,但也要學會面對和接受。然後,可引導孩子一起思考不同的可能性和應變方法,例如有些情況可以事先作好準備、以其他活動替代或做一些疫症過後的計劃。
家長想幫助孩子紓緩壓力,首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注重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和作適量運動。家長亦可以讓孩子選擇感興趣的輕鬆活動,例如看動畫、聽音樂、跟寵物玩耍或安排親子活動。此外,家長可以教導子女壓力大的時候,嘗試作短暫抽離及調整自己的期望,以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都有助提升抗壓能力。
家長也需學懂處理自己的壓力
家長每天要應付生活的壓力,還要肩負管教子女的責任,有時面對孩子於學習、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難免會心煩氣燥,甚至失控打罵子女。這樣不單為子女樹立壞榜樣,還會破壞親子關係。因此,父母宜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以理性和正面的態度,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
倘若發現子女流露傷心、憂慮、委屈等負面情緒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表達內心感受,並耐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給予關懷、諒解和支持,讓子女體會到父母與他們並肩作戰,一起 Be Strong。
幫助孩子重回正軌,需一步步適應
孩子留在家中數月,可能會打亂他們原本的作息規律,有機會出現沉迷電子產品、影響睡眠質素及功課進度等問題。家長可以找個機會與孩子安坐傾談,解釋沉迷電子產品對睡眠、發育、學習、情緒等各方面的影響,然後共同訂立合理的使用時限和守則,例如上課日只可於做完功課後使用電子產品,晚上十時或之前要上床睡覺。孩子如能提早完成功課並滿意其表現,可以延長使用時間以作獎勵。家長需明白孩子需要一定時間適應早睡早起,重新建立原有的生理時鐘。晚上盡量為孩子安排靜態活動,如聽故事、看圖書等,減少他們接觸電子屏幕的機會,避免受藍光影響。此外,亦不適宜進行過度刺激或興奮的活動,以平靜心境入睡,慢慢重新適應早睡早起的生活。
孩子可能變得不願意做功課,此時家長可以在大家心平氣和的時候,鼓勵孩子表達其困難和感受。家長表示理解孩子的同時,亦要解釋堅持完成功課為學生的責任,然後跟孩子協議做功課的安排,例如每半小時或完成一項功課,可以休息十分鐘,而完成當天所有功課的時間越早,孩子自由玩樂的時間便越多。家長亦可在開始做功課前,與孩子一起列出當天每項功課的預計完成時間,若按時或提早完成,便在該項功課旁畫星星或貼貼紙,加上口頭讚賞,增加孩子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