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教育】禮義廉恥 | 詹漢銘校長

2020-08-03


每天在學校正門等候學生回校或小息時在操場與學生閒聊時,會不期然經常抬起頭望向上方,這習慣已不知養成了多久。抬起頭的原因是甚麼?是因為在學校正門和操場都有着我校的校訓:「禮、義、廉、恥」四個大字。這四個字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成長,在校園已屹立六十年,亦已成為不少校友一生的座右銘。

「禮義廉恥」合稱「國之四維」,出自古代齊國管仲的《管子》一書。中華民國成立後,在1934年確立了四維的地位,指出四維是立國的根本,是個人處世的標準。到了今天,我們仍然視此為個人立身處世最重要的基本,任何人只要犯了其中一維,也會被視為犯上大錯,受世人唾罵。我學校因有很多外籍學生就讀,所以也翻譯了成英文,讓外籍學生也學懂其中的含意。

「禮」是四維之首,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此之看重。「禮」是甚麼?是合理合宜,不逾矩,不傷天害理。合禮就是合乎天理,標準就是「仁」,所以一切行為必須合乎「禮」,任何逾越規矩,如不尊重人或場合,又或用藉口去合理化不合規行為,甚或做出任何傷天害理的行為,也視為違反「禮」,是很嚴重的錯誤,是應該被世人鄙視;在古代,無論是任何人,不遵「禮」是會被族人懲罰,嚴重的甚至會被族人離棄。在現今社會,我相信大部分人仍認同「禮」是衡量一個人行為表現的重中之重,不遵「禮」會被視為大錯特錯,一個人沒有了「禮」是不被社會上人接納的。

  既然「禮」在我們文化中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到社會上一般人也會自發的守「禮」呢?這首重家庭教育;在古代,由於大部分家人和親屬甚或族人也是住在一起或附近,小孩從出生起便要在家學懂守禮,父母非常看重禮教,如不守禮,不但父母會責罰,長輩也會出言責罵甚或處罰,自自然然小孩便會懂得遵守禮法,不敢逾越;到今天,由於社會變遷,小家庭為主,小孩要學懂「禮」便全仗於父母的教導,如父母未能做好前期教育工作,待小孩入學時才由老師身上學,已是遲了,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其次,當然是學校教育。學校是小孩學習各種知識的地方,「守禮」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德育課程,如學校也不重視「守禮」,學生犯錯也不敢直斥其非,學校教育便是失敗;而另一重要的環節自然是社會,當社會上出現不「守禮」的行為,社會大眾應一致指出其錯誤,不應縱容,這樣只會使情況越發惡劣。「姑息養奸」大家也懂得,只有在犯錯時給予應有的責罰或處分,越矩的行為才會消失。

中國為「禮義之邦」,我們的下一代能否秉承前人的美德,就看我們這一代如何把這延續下去。

 

作者:詹漢銘校長

其他閱讀:

【良好教育】管理「人」 | 詹漢銘校長

【重投校園】復課的啟示 | 詹漢銘校長

熱門文章

財政預算案︱2500元 學生津貼 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02-21
中學| 聖若瑟書院 150周年2.23開放日 設表演、攤位和展覽
02-20
暑期活動2025| 聖保羅男女暑期學校 10天寄宿體驗 開始接受報名 全英課程音樂/創意解難/體育/價值觀
02-21
廣西孕婦被高鐵行李擊中腹部 致胎盤早剝需緊急剖腹 經搶救後胎兒仍不幸夭折
02-21
武漢病毒研究所再發現新冠狀病毒 類似新冠病毒、SARS 宿主範圍更廣
02-23

前小學校長陳奕鑫詐騙學校27萬還賭債判監6個月 官指違反誠信案情嚴重
2025-02-21
暑期活動2025| 聖保羅男女暑期學校 10天寄宿體驗 開始接受報名 全英課程音樂/創意解難/體育/價值觀
2025-02-21
財政預算案︱2500元 學生津貼 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2025-02-21
教育熱話|考評局轉虧為盈 錄277萬元盈餘 獲政府補助近3900萬元
2025-02-20
教育熱話|學生資助貸款本學年至今「走數」近億元 一項計劃拖欠率逾5%
2025-02-19
科大與英美醫學院合作 籌建 香港第三間醫學院
2025-02-1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