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為甚麼行為問題持續發生?│馮耀文

2020-06-04


一位自閉症男孩,兩歲半,化名「CC」,別人跟他互動時,總是眈天望地,不瞅不睬,有時會自己走來走去,有時會突然哈哈大笑,令家人不知怎樣跟他相處。

行為問題的持續發生,要確立當中的原因並不容易;期望找到一個絕對答案來解釋行為,更是不可能。因為,行為複雜多變,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影響。

為幫助治療師和家長了解行為,我把導致小孩行為問題持續發生的因素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個人

小孩的年紀、家庭背景、個人成長、性格、喜惡、強項、弱點、認知學習能力、健康、情緒和身體狀況等。例如:CC學習時不專心,沒有回應老師的口頭指示,可能是因為他有自閉症,社交動機不足,喜歡周圍望,並沉醉於自我刺激的行為。還有,由於他年紀小,理解力有限,不善聽從口頭指令,加上前一晚睡眠不足,上課前吃得過多,影響狀態,令他的學習表現不理想。

 

  1. 環境

對環境和導師的熟悉程度、學習人數、座位分配、教具的選擇和安排、溫度、噪音、其他人的活動和訓練的難易度等。例如:治療師在教CC模仿動作時,旁邊有一個滿布圓點的書櫃,還有桌子上擺放了他很喜歡的玩具,加上四周的孩子不停説話和移動,而治療師發出指令時動作太快和不清楚,皆有可能影響他學習模仿的表現。

 

  1. 行為功能

行為問題的持續發生,很可能是因為小孩想透過行為達到某一些目的。行為的目的或功能一般包括獲取物件、引人注意、逃避、自我刺激、溝通、發洩情緒和控制等。例如:CC學習時突然哈哈大笑,不回應治療師的指示,可能是為了逃避訓練,享受大笑為他帶來的興奮或用來舒緩自己的焦慮不安。

 

  1. 得失

行為問題的持續發生,可能是因為行為對小孩利多於弊(payoff > cost)。相反,若行為對於小孩弊多於利(cost > payoff),行為便會減少,甚至不再發生。例如:CC接受訓練時,喜歡把玩桌上的教具,而沒有回應治療師的指示,可能是因為把玩教具帶給他的樂趣很大;至於沒有回應治療師的指示,令治療師不高興,對他來說,可能沒有甚麼大不了。

以上例子,是針對CC而作出的分析,類似的行為問題若發生在其他小孩身上,結論可能會完全不同。我建議,了解行為時,除了考慮以上因素,還需要靈活變通,以多角度思考,認真觀察,細心分析和持續進行。

了解行為問題為甚麼會持續發生,可以幫助我們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下文我會為大家講解即時及積極的行為管理對策。

 

作者:馮耀文

愛培自閉症基金義務顧問

相關閱讀:

【馮耀文】一篇九歲小學生的作文

【馮耀文】《行為功能》

 

熱門文章

【不是外星人】四個孩子三個白化病 媽媽:佢哋好正常、好活潑!
08-28
由貓貓校監到尖子名師 呂校長談香港教育制度:教育資源的錯!
05-09
親子理財|自己的 兒童節 禮物,自己買!|媽咪老師Cindy
04-02
小朋友捐玩具即可半價入海洋公園玩 與「家姐」「細佬」慶祝兒童節
04-02
旺角兩童 偷竊 手機配件 店家公開CCTV怒斥手法老練 媽媽翌日帶子登門道歉賠償
04-02

ohpamafile_cat

查看更多   ▸
自閉症 | 四成人誤當自閉症為精神病 專家:盼放下偏見,看到更多優秀的一面
2025-04-01
ADHD|專注力不足跟「缺席腦癇」之別|陳以誠
2025-03-20
SEN|「你想做石頭怪,定係海綿先生?」自我固執的小子變靈活|教育心理學家心小姐
2025-03-14
SEN|自閉症與聽障有顯著關聯性 容易導致診斷延誤 言語發展遲緩
2025-03-12
SEN|9間ADHD評估機構 收費/對象一覽
2025-02-18
SEN |「輪到我做心理學家!」 想與我交換角色的破壞王|教育心理學家心小姐
2025-02-1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