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患一型糖尿 酮酸中毒風險高

2016-03-07


不少人都以為,糖尿是步入中年才要擔心的疾病,可是在眾多糖尿病者中,有百分之三屬一型糖尿,即在幼兒時期或青春期前病發,病理成因及治療與普遍的二型糖尿不同。若監察血糖指數有誤,或忘記者 `射胰島素,更有機會出現酮酸中毒,危及性命,故必須及早認識徵兆,以及嚴控病情。

免疫系統自我攻擊

一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一種,多數在4歲前,又或發育前病發,因此患者大多由兒童階段開始,便每天和糖尿病共存。不少家長會問,為何小朋友年紀這麼小已有糖尿?其實一型糖尿病因,醫學界還未有一致定論。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丁昭慧表示,一型糖尿成因是免疫系統錯誤攻擊人體胰島細胞,使身體未能自行製造胰島素,令血糖上升。至於免疫系統為何會出現問題,她表示醫學上還未有定案,但推斷和病人基因有關。

丁醫生︰「一型糖尿病者,其直系親屬大概有百分之六機會患此症,與二型糖尿超過一半的染病機率相比,其實比率不算太高。過往也有不少研究針對環境因素,查看病者會否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不過這方面暫未有具足夠說服力的實證,故一型糖尿大都以病發後治療為主,較難有預防方法。」

口渴、尿頻徵兆

二型糖尿病者多身形肥胖,但一型糖尿患者卻普遍瘦削,而快速消瘦、常口渴、尿頻,甚至失禁是一型糖尿主要病徵,家長要特別留意。其中三分之一病發者,首次發現時更會出現酮酸中毒徵狀,當中包括四肢乏力、嘔吐及發燒,嚴重時更有機會脫水和昏迷。「這時病者體內胰島素已嚴重不足,身體無法分解葡萄糖,便要轉為分解脂肪作能量,過程中產生酮體而使血液酸鹼度失衡,當出現酮酸中毒時,若未能及時治理,其死亡風險可高達5%至10%。」

為控制病情,一型糖尿患者不論年齡,除了要每天定時量度血糖水平外, 更要每天注射四次胰島素,才能較佳地控制病情。丁醫生表示,要令病童有正常及健康生活,最需要是家長及校方配合和理解。由於病發時間早,許多一型糖尿病者仍在求學,需要在校內進餐及注射胰島素,若因測驗、考試或補課而推遲進餐時間,便有機會影響病情,因此家長一定要與校方多加溝通,一旦孩子病發也能得到妥善照顧。

較少有併發症

一型糖尿是終身相隨的病症,難免令人消極,亦有人擔心孩子能否重過正常生活。丁醫生則抱樂觀態度,她認為病者和家屬只要度過最初的適應期,大多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學懂享受生活。雖然一型和二型糖尿患者一樣,也會面對腎衰竭、糖尿上眼及心血管病等風險,不過一型糖尿病發年齡較早,一般來說病情自小便受嚴控,故只要正確依從醫囑,出現併發症的比率反而較低。

丁醫生又指,一型糖尿對小孩子而言雖嚴苛殘酷,但她發現不少病童因自小便要服藥,以及自行計算胰島素劑量,性格往往較謹慎及處事有規律,不少更精於換算,腦筋分外靈活。她認為一型糖尿並不特別可怕,關鍵是病者必須高度重視,絕不可掉以輕心,令酮酸中毒風險增加。若以正面及樂觀心態面對,一型糖尿病者同樣可如常人般活出精采人生。

病患及家屬壓力大

二型糖尿患者必須按時定量用藥,一型糖尿病者則不止於此,因他們每天所注射的胰島素分量,需要自行因應飲食和運動量而加以調節,雖有指引,但稍有不慎便會令血糖偏低,忘了注射或會出現酮酸中毒,所以病童和家長初期承受很大壓力, 特別需要親友鼓勵及關護。

丁醫生︰「曾有家長表示,指孩子每天上學後,她都很怕會接到學校來電,因害怕會聽到孩子病發,甚至死亡的通知。」可見一型糖尿對病者及家屬所造成的壓力。雖然醫生已提供治療方案,但仍需要漫長的適應期,面對壓力及必須建立具規律的生活模式。這時病友的支持,往往有很大幫助。丁醫生常鼓勵病者參加病友會,因為由同路人互相勉勵和分享護理心得,最具說服力及實際參考價值。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2024 聖誕禮物|美國兒科急症醫生分享 聖誕不應該給孩子送這5類禮物
12-13
媽媽分享︳勿嫌產後肥胖不影相 沒有與BB合照 待BB長大後後悔莫及
12-20
媽媽分享|緊急開刀 剖腹產 留下醜陋不對稱疤痕 看到BB頓悟:這是媽媽英勇勳章
12-14
英國6歲男童校內撞到頭部 回家後睡夢中亡 父悲痛:校方當時說只是輕碰一下
12-20
上水 太平邨 女子及男嬰墮樓 疑為婆孫關係 雙雙當場不治
12-20

pamajunior_cat

查看更多   ▸
BB幾日才大便1次?醫生分享 避免便秘 的3個生活飲食習慣
2024-12-05
媽媽一定要知!氣溫急降 BB這4個身體部位最 怕冷
2024-11-25
生病季節︱幼童久咳痰多勿亂服止咳藥 醫生分享4招 化痰 方法
2024-11-20
BB側頭好可愛? 留意4種徵狀 或患嬰兒 斜頸症
2024-11-07
新加坡女嬰出世後身體散發甜香味 一查竟患 罕見病 需换肝保命
2024-10-23
1個月大女嬰耳後長紅斑 家人誤當 胎記 一查竟是 嬰兒血管瘤 | 附胎記和血管瘤區分方法
2024-10-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