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Leung】「唔明就要問」害苦了學生
2016-03-03
以前老師在課室內被敬若神明,學生覺得他們遙不可及。老師在問書之前為表示公道,常常大大聲告誡我們:「唔明就要問,你唔問就到我問你。」小時候大家聽到了此話只會噤若寒蟬,因為那個敢舉手,即是挑戰老師,質疑他的表達方式,之後次次問書肯定少不得這位壯烈犧牲的「舉人」 – 敢舉手的人。
後來投身教育的開明年輕人愈多,回流教書的番書仔亦不少,他們出於真心希望課室有互動,於是「唔明就要問」成為了真心的肺腑之言。有些家長更加是「教不嚴,師之惰」的信徒,100%覺得教學是100%教師的工作,收到了成績差的試卷或成績表,便立即質問孩子:「唔明做乜唔問先生,搞到成績咁差?」於是「從善如流」的小朋友牢牢的記著這句「金科玉律」,唔明便立即問,幾乎沒有一下課便衝到教師桌或直闖教員室。
我經歷了三個不同朝代:
第一代 – 「唔明就問」只是老師表示自己開明的面具,大家不可當真;
第二代 – 「唔明就問」成功打破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隔膜;
第三代 – 「唔明就問」變成了「你唔想經大腦就叫老師講到你明為止」。
我解釋present tense與past tense的分別,堂上用了十分鐘,作了超過十句例子,還特地設計了一個故事來表達那種general與occasional的分別。依我看來,學生一步一步聽,有正常智商的中四或以上程度學生,沒有可能聽不明白。大部分學生也頻頻點頭展現茅塞頓開、心領神會的微笑來。
但偏偏有學生放學後立即撲上來說:「你方才說的我全不明白,請你再說一遍。」
我反問:「你哪一點不明白?」
學生不假思索答:「全不明白。」
我再耐心問:「由哪一部分開始不明白?」
學生立即答:「由一開始已不明白。」
我再問:「你肯定我打從第一句開始講解時已不明白?」
學生肯定的答:「是,第一句已不明白。」
我含笑望著他說:「我舉的第一句例子是: “One thing that differentiates humans from lower life forms is that we have much higher intelligence.” 這是真理,永不改變的真理:人類之所以與低等動物不同,是因為我們有思考及學習的能力。你不明白哪部分?」
學生仍然東張西望,似乎聽不入腦,再答:「我還不明白。」
我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你又何必自貶為低等動物呢?」
學生抓抓頭皮:「我更不明白了。」
我幾乎沒舉手投降,助教在旁忍笑忍得差點掉下淚來。
學習一定要經過思考才可以入腦,有些問題明顯是不經大腦就隨口說出來,完全反映了提問者學習態度的馬虎兒戲。有中五學生甚至在課後問幾個普通英文單字的中文解釋,連查字典的功夫也省下,我在微笑答他問題時,其實心內很著急。這種態度,不要說治學,就是學焗蛋糕也不一定學得會。臨走前,我叮囑他一句:「下次其實可以嚐試自己查查字典。」他立即說:「媽說不明白要立即問老師,因為我們有交學費。」
因為要令學費「交得抵」而鼓勵兒子甚麼都問,恐怕這小朋友日後要承擔更高昂的「學費」。就是這句「唔明就要問」不知誤導了多少莘莘學子。
作者:June Leung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章文彬】梁天琦接受了甚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