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漢銘校長】否極泰來
2020-03-02

二零零三年「沙士」時,曾在上班路上,因一位伯伯在巴士上吐痰,我出言直斥其非,並且很沮喪地說香港還未衰夠嗎?是否還未衰到貼地?當時全港市民也生活在惶恐和擔憂中,每天也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大家能重回正常生活。幸好在大家群策群力下,疫情最終結束,經濟亦在短時間內恢復。
眨眼間十七年過去,這十七年香港不斷在變,究竟變好還是變差,人人看法不同;經濟發展、就業情況等似乎發展得不錯,但同時樓價、生活環境、生活質素等又為香港人帶來不少苦惱甚至怨言。期間我們不斷在爭拗,不斷在互相貶捐,互相指摘,香港好像停在時空上的某一個點,停滯不前,已沒有了往昔的動力和互相合作及支持的精神。
一月時,我和學生往新加坡交流,参觀了很多不同的設施、政府部門和大學。今次的旅程,使我對新加坡的發展有十分深刻的體會,「組屋」示範單位的亮麗、現樓的設計和設施、入住的簡單要求、水資源的安排等等,在在顯出新加坡在各方面發展的無窮魄力。在南洋理工大學,我與當地大學生及中國國內留學生傾談,他們對新加坡有著非常正面的看法,縱使可能某程度的自由受到限制,但他們認為一個沒有甚麼天然資源的小地方,穩定的政府和政治環境是至為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集中發展國家,從與他們的對話中,我感到的是對自自己國家發展的驕傲和自信。坦白說,我去過新加坡多次,之前,我對新加坡沒有太大好感,但今次交流後,我也被她吸引。
回到香港不久,當社會氣氛稍為轉好及忙於準備過年時,突然因疫情的爆發,我們又要重新面對挑戰,今次不單要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就是社會上的動盪、政府的管治能力和部分市民與政府對抗等危機同時出現,較十七年前還嚴重,我們還能戰勝嗎?香港還能從種種危機中找到出路嗎?我沒有水晶球,不過疫情始終會過去,與及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發展是由很多很多的循環組成,高走向低,低又會走向高,「否極泰來」是古人智慧之言,終有一天,危會變成機。
圖片:星島圖片庫
作者:詹漢銘校長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