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華】聖若瑟書院的日子
2020-01-23

近日,母校聖若瑟書院突然曝光率大增,主因是這所一八七五年創校的現存最古老羅馬天主教男校,公布耗資五億元,花二十二年時間全面翻新校舍。
書院現今校園,北座一九二○年建成,西座於一九二五年啟用,早在二○○○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迹,即不准改建,要「郁」,就只可「郁」東西兩邊的建築物。未來日子,堅尼地道七號附近,肯定沙塵滾滾,附近街坊要有心理準備。
小弟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二年在聖若瑟就讀,共七年,當然留下不少回憶,但是日子並不過得怎樣愉快。因母校用全英文上課,水平亦相當高,搞到我呢位由中文小學(寶血學校)轉入的新丁,有大段時間根本唔知老師噏乜,自然成績低落,每班四十五人,次次考三十八至四十名,僅僅可以升班,相當冇癮。
此外,童年時因為食,變成大肥矮仔,不時被其他同學嘲笑。幸而,終立下決心,中一開始,天天返早半小時打籃球,哈,跳下跳下,竟由五呎二吋增高到五呎八吋,信心立時建立。然後為防被欺負,課餘更學習蔡李佛,正是唔打得都嚇得,冇人再敢欺負我矣。
點解提到欺負?因純男校,根本就是一個微型社會,自然「弱肉強食」(有似如今美國欺負伊拉克),身材瘦削、肥胖、矮、乸型及漏口者,一律屬被欺負對象。
當然,大件事發生,老師會介入處理,但學生日常在操場及課室時間咁鬼長,當然要適應「森林定律」,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例如埋堆及習武)。
聖若瑟書院校風非常開放,所以,乜嘢類型人物都有出過。近日報道的,當然只提著名校友,例如「光纖之父」高錕教授等等。
對,聖若瑟出過N咁多高官、大狀、醫生、學者、科學家、馬會主席、議員……
但同時,亦有個別作奸犯科要坐監。更嚴重,連環殺手也出過,這方面,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這所名校,在未來日子,肯定仍會在香港教育界舉足輕重。
作者: 曾智華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