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 Chan】IB迷思 跳船得救贖?
傳統直資名校近年紛紛開IB課程,一校兩制, 學費收得貴過DSE課程,令很多人認定IB是中產父母扶助子女「 跳船」的救贖。IB大行其道, 我認同很大部分原因是源自DSE的失敗, 太多專家談論過DSE過於側重四個主修科,選修科量、質皆不足, 中學老師、大學教授呻教得辛苦,學生又讀得辛苦。苦讀三年, 回報卻如此不明朗,想找更好出路本屬合理, 之不過受慣香港教育的學生,到底是否人人都適合轉讀IB?
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 是為16歲至19歲學生而設的兩年制預科課程, 目前全港29間香港中學有開辦IB課程, 學生一般最遲中四要決定是否「跳船」讀IB。
香港人愛好精英制,大部分有開IB課程的傳統直資名校亦是如此, 成績不夠好的學生,其實連跳與不跳的選擇權也沒有。老實說, 這個要求並非不合理,事關大學雖熱愛取錄IB學生, 但注意前提是夠高分,你讀IB但分數平平, 競爭力便呈幾何級數滑落,另一重點是IB不可重讀, 真真正正無Take 2。
IB旨在培養文理兼備的學生,學生要讀六科選修,涵蓋母語、 外語、個人與社會學、實驗科學、數學與電腦及藝術範疇, 每個範疇最多可選兩科,所有科分為一般(Standard) 及高級(Higher)兩個程度,學生最少要選修三科高級程度、 最多四科。IB要求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及公益服務, 才能完成三科必修:Theory of Knowledge (TOK)知識理論、 The Extended Essay(EE)延伸論文、Creativity, Aciton and Service(CAS)創意、行動與服務。
敢選讀IB的學生大多數有不錯的文學基底, 三個必修科要求學生密密寫: TOK要求學生完成一次口頭報告及一篇1600字文章、 EE要求學生針對有興趣的議題寫4000字論文、 CAS要求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再寫報告。我認為這些「寫作」 重點不在於文字功力有多高, 更重要是學生有沒有真心投入享受活動、思維是否夠批判、 行文反映出多少內涵。
我一直對家長強調,IB課程比較適合能力全面、 主動外向及喜歡探究的學生, 假如一位學生讀初中時平均每科有70多分, 各個範疇都有興趣想涉獵,IB應該頗適合。相反,死讀書型( 厭惡體藝及課外活動)、被填鴨型(擅長被灌輸及背誦知識)、 能力參差型(一科90分但另一科不合格,有明顯科目興趣及專攻) ,這3類學生要是跟我說想讀IB,Sorry,我真的希望你重新考慮。
要知道,部分無法適應IB的學生,飽受挫敗結果要回頭讀DSE, 光陰事小,磨損了學習信心與興趣事大。 我個人極之反對IB學生為催谷成績走去補習, 如果家長肯為子女月花過萬補習IB,我寧願他們省下這些錢, 待找到真正適合子女的留學地點、課程模式或心儀學校之時, 錢更能用得其所。
「跳船」是大工程,跳得及時、也要跳得正確, 不要由一條沉船跳到另一條沉船。
作者:Samuel Chan
其他文章:
【Samuel Chan】不跪的名校
【Samuel Chan】英國中小學明年起必修性教育 香港仍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