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榮博士】甚麼是近視、遠視、散光、老花?

2019-09-25


作為眼科視光師矯正視力問題是我們的專長之一, 也確是我們最主要的工作。總有一些客人不單只希望看得清楚,也希望對眼睛狀況多了解一點。其中一個我們常要解答的問題是: 甚麼是近視、遠視、散光、老花?

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是我們概括稱為眼球屈光不正 (Refractive errors) 的狀況, 最明顯的徵狀就是使我們不能看見清晰的景物。簡單來說,我們的眼睛其實是一部天賜的攝影機,如果這攝影機的結構出了誤差,就會構成一些如眼球屈光不正的狀況。

先前的文章已詳細述說過, 近視的狀況在眼睛結構上的解說是: 患者眼睛的總體屈光度(Refractive power)相對於軸向長度 (Axial length) 太強(大多是眼球太長), 因而導致來自無限遠處的景物的光線錯誤聚焦在視網膜前的某處,而不是精確聚焦在視網膜的黃斑區上。所以患有近視的人在沒有光學矯正時看遠處的景物就會模糊一片,而矯正近視患者視力所用的凹透鏡就是在物理上把錯誤聚焦的光線矯正到黃斑區上,患者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一般來說近視會在六至十四、五歲開始發生,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續增加至成年期才較穩定。

相反地,遠視的狀況就是患者眼睛的總體屈光度 (Refractive power) 相對於軸向長度太弱, 結果就是景物的光線(特別是近距離景物)錯誤聚焦在視網膜後的某處。所以患有遠視的人在沒有光學矯正時看近距離景物會尤其模糊 (也常被錯誤地認為是老花) ,而矯正遠視患者視力用的是凸透鏡。其實大部分兒童在大約兩、三歲時會有一點點遠視,大多不需要戴眼鏡矯正,接著在三至六歲間在天然歸零機制 (Emmetropisation) 驅使下會下降至近乎零度,有一部分小朋友的這個天然歸零機制不知甚麼原因失效了,到了五、六歲還有三、四百度以上的遠視,狀況如影響到視覺發展或伴有斜視或弱視, 就要盡快矯正。

散光就比較多人會有誤解, 以為就是顧名思義看見光線散開的現象,但其實散光也是關乎於眼睛結構誤差引起的屈光不正, 大多數散光患者的角膜 (cornea) 表面不是一個足球 (單一弧度) ,而是像一個欖球 (最彎曲的弧度垂直於最平坦的弧度), 這樣的角膜構造會使景物中兩個成九十度垂直的部分有著不同程度的折射,沒有光學矯正時患者看到景物中兩個成九十度垂直的部分就會有不同的清晰度,例如英文字H的打直部分比打橫部分清晰,不論遠近景觀也會受影響。散光的成因很複雜,遺傳有著一定影響,通常從孩子出生就存在。

老花是由於正常衰老而發生的眼睛變焦能力的不可逆轉的喪失, 成因是我們眼睛內那天然的晶狀體 (Crystalline lens) 硬化, 又或是那驅使晶狀體變焦的睫狀肌 (Ciliary muscles) 衰老變弱, 不論你原來有沒有近視、遠視、散光, 到了四十歲左右就會開始發覺閱讀困難、眼睛疲勞、頭痛等徵狀,唔認老都唔得喇!

 

作者:江志榮博士 

註冊眼科視光師(第一部分)

相關文章:

【江志榮博士】成年人控制近視?

【江志榮博士】藍光真的會傷害眼睛嗎?

 

參考資料:

  1. National Eye Institute(July 2019). Refractive errors. Retrieved from https://nei.nih.gov/learn-about-eye-health/eye-conditions-and-diseases/refractive-errors
  2.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July 2018). Refractive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ao.org/disease-review/refractive-development

熱門文章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02-04
流感 |6歲童確診甲流併發肺炎 醫生:及早求醫 以免延誤醫治 附外遊平安藥及用品清單|莊俊賢醫生
02-06
生風癩元兇:21種含水楊酸食物 容易引發 蕁麻疹
01-08
騙徒扮菜鳥發釣魚短訊 借地址不清須更改呃個資 教你一招辨真偽
02-07
應采兒三母子賀年相 見證細仔容顏大轉變「不再女孩」? 網民: 爸爸陳小春基因太強大!
01-30

浙江16歲少年假期 通宵 打機 突嘔白沫抽搐 醫生提醒:5因素可能會誘發癲癇
2025-02-07
流感 |6歲童確診甲流併發肺炎 醫生:及早求醫 以免延誤醫治 附外遊平安藥及用品清單|莊俊賢醫生
2025-02-06
HPV疫苗︱66%中學參與補種 有學生憂不良反應拒打 衞生署延報名死線
2025-02-05
坐姿不佳 骨骼錯位 易拖垮孩子未來|吳錞銦
2025-02-05
上學日用品要留心!專家逐一破解塑化劑/皮膚過敏陷阱 4招減少攝取量
2025-02-05
女性健康 | 女性 偏頭痛 發生率是男性3倍 中醫示警:調理體質是關鍵 教擺脫止痛藥依賴
2025-02-0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