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咁的】資深醫生:盡早在兒童期控制哮喘能「斷尾」
2019-11-26
哮喘一直是很常見的疾病,它是一個遺傳性的疾病,因此在小朋友中會較常出現;但幸運的是,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哮喘病徵會減退。然而,若在兒童時期處理不當的話,長大後哮喘發作時,呼吸困難的感覺可能會更深,而且令支氣管難以完全痊癒。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提醒各位家長,當發現相關病徵後,應盡快帶子女求醫。
從睡姿判斷哮喘徵狀
事實上,哮喘與許多疾病一樣,有輕微與嚴重之分。張醫生指出,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而作判斷子女是否哮喘發作。
「在哮喘發作時,小朋友會感到辛苦。第一,他未必睡得平躺,因為當他睡姿平躺,呼氣會變喘,因此會寧願選擇坐著休息。第二,即使沒有醫生的聽筒,也容易察覺小朋友呼氣的速度較急速。舉一個例子,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可能呼氣一分鐘約有二十多下;當哮喘發作時,呼氣速度就會高達四、五十下。第三,很用力地呼氣,即使隔著衣服也容易看到胸口上的起伏。第四,很多時哮喘患者不會以胸口呼氣,卻用肚子,像青蛙『漲下漲下』;在另類的情況是,小朋友的頸,每次吸氣時也會凹下去,這是較為不正常的病徵,屬為嚴重。」
張醫生指出,有時小朋友未必出現明顯病徵,但活動能力卻遞減了。「例如一個本來喜愛四周蹦跳的小朋友,突然不願意跑,而選擇坐,可能他已經是不舒服。」因此作為父母,能依靠仔細觀察子女,以分辨其哮喘的嚴重程度。
遺傳性與引發哮喘因素的關係
哮喘的成因主以遺傳性因素作為基本,每位病患的後天誘發因素則有所不同。「在父母本身擁有哮喘或敏感病情底下,其子女患上哮喘的機會較大,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子女也有同樣情況。至於會否發作,這要視乎小朋友究竟對甚麼源頭,容易受刺激而引發。有些小朋友會因天氣轉變;有些因傷風感冒;有些卻可能接觸到塵蟎或花粉而誘發。」張醫生認為,即使小朋友本身擁有遺傳性因素,後天會否引發也要視乎其刺激性源頭的情況。
父母應正面看待哮喘
張醫生指出,曾經遇到父母不願意接受小朋友被診斷哮喘的事實,父母認為若果子女被診斷哮喘,則代表小朋友身子虛弱、或會受歧視。「若小朋友經常發作,父母應第一時間求醫,與信任醫生的判斷,醫生在確診後可根據病情處方藥物。若非緊急情況,醫生則處方一些急救性的藥物,如喘氣的時候需要以聞氣處理;但當病情較嚴重時,醫生才需要長期處方預防性藥物,讓小朋友服用或吸入,預防發作。」
父母若希望小朋友能「斷尾」,則要早於兒童期時盡量減少發作的時間及其程度。相反地,若小朋友於兒童期時不停發作,或每次發作程度也很嚴重,甚至需要入院處理,則對支氣管造成長期影響。
持續維持哮喘發作狀態,氣管會因發炎而造成結構性變化,例如,氣管會加厚或減少彈性。這令小朋友病患到成人時期會較難復原。因此,為了小朋友長遠健康著想,在兒童期時,父母應盡量控制病情。張醫生補充,「事實上,哮喘屬為十分普遍的疾病,絕非不能見光,只要父母與子女齊正面面對病情,『斷尾』機會也自然較大。」
撰文:馬文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