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慧】預防創傷的情緒急救
2019-08-13
意外事件如暴力、意外、天災、跌倒及醫療程序等都可能讓孩子受創傷影響而變得退縮、失去自信或發展出焦慮和恐慌。我們無法確保意外不會發生,但我們可以透過情緒急救盡可能減輕事件帶來的傷害。以下是引導孩子度過驚嚇的八個步驟及原則:
一、先檢查自己的身體反應
成人的穩定沉著與鎮靜對孩子十分重要,所以請先花點時間注意自己的恐懼。深呼吸,逐漸緩慢地呼氣時,感覺自己身體的感覺。感覺雙腳、腳跟和雙腿,注意它們如何接觸著地面,直至覺得安定下來為止。
二、讓孩子保持安靜
如果孩子顯示出受驚嚇的徵兆,如:眼神呆滯、面色蒼白、脈搏和呼吸急而淺、失去方向感,或過度激動或過度平靜時,可以對孩子說:「你宜家安全啦!不過仲未驚完。媽媽或爸爸會喺度陪你安靜一陣,直到驚完先繼續行。」
三、引導孩子注意自己的感官感受
當孩子脫離驚嚇狀態後,可以溫柔及緩慢地問:「你嘅身體感覺點樣呀?」如他提到某些身體感受(如眼睛痛)時,可以再溫柔地引導孩子形容身體感覺,如「喺身體邊度?範圍幾大?點樣痛?咩形狀/顏色/重量?好似俾針拮咁?」如孩子太小或太過驚嚇而無法說話,讓他用手指出身體覺得疼痛的地方。
四、慢慢仔細觀察變化
在向孩子提出每個問題之後,必須慢下來,給孩子一、兩分鐘安靜的時間,讓孩子的身體有充足時間從驚恐中復原。仔細留意及觀察孩子復原的跡象,如自然地一個放鬆的呼吸、停止顫抖和哭泣,或開始伸懶腰、打呵欠、臉上出現微笑或開始接觸你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