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路】預防子女吸食大麻必看

2019-07-26


隨著加拿大及美國多個州份以及一些其他國家近年實施休閒用大麻合法化,含有大麻的零食和糖果亦開始出現,有些甚至製成玩具形狀,小朋友有機會誤食,情況令當地家長關注。香港與加拿大及美國交往頻繁,而且大麻在香港屬受管制的危險藥物,香港的爸媽不能掉以輕心。禁毒處早前進行的「2017/18年學生服用藥物情況調查」亦顯示,曾吸食毒品的學生人數,較上一次(即2014/15年)調查有上升趨勢,由14 ,500人上升至17,800人,增幅達23%,而中學生和專上學生最常吸食的毒品為大麻。要子女遠離大麻,爸媽先要從認識大麻開始。

 

 

吸食大麻被誤解成可以減壓

大麻泛指弄乾了的大麻葉和大麻樹脂。捲煙是吸食大麻的常見方式,或把大麻樹脂製成波子狀的大麻精及如麥芽糖般的大麻油,通過塗抹在香煙上吸食或直接吸食。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張建良指出:「大麻給人錯覺可以減壓,事實上只是短暫抽離,讓吸食者以為自己離開咗高壓位。大麻進入人體後會擾亂神經系統及感知系統。例如年輕人在考試前夕唔夠時間溫書,吸食大麻後覺得時間慢咗,『醒番』後問題根本冇解決,因為吸食大麻後會令吸收力、專注力及理解力全部變差,咁樣唔單止令溫書時間少咗,更無助解決問題,所以只係一個逃避問題嘅做法。」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建良說,吸食大麻減壓只是錯覺,帶來的後遺症十分多,想真正減壓,可嘗試多做運動,培養有規律的起居飲食,睡眠充足,新陳代謝自然加快,解決問題的能量亦大大提升。

吸食大麻 禍害可以影響一生

不少年輕人可能以為,加拿大及美國多個州份將休閒用大麻合法化,說明大麻對身體沒有嚴重禍害。張醫生說,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因為在精神醫學上,吸食大麻已被公認為可以成癮,而且有機會帶來不少後遺症,包括可能會嚴重影響心肺功能、出現思覺失調、焦慮症、驚恐症等病症,「最可怕係吸食大麻成癮後有機會患上動機失卻症候群,即對任何人和事都失去興趣。例如一個年輕人吸食大麻成癮後,可能會對所有事情失去動力,放任自己,就算成績差咗都冇所謂,甚至連朋友都唔想見。」張醫生表示,此病症暫時沒有治療方案,有人可以幾個月痊癒,有人需要一年半載甚至更多時間才可逐漸恢復,這對一個正在求學的年輕人實在影響深遠。

留意幾個吸食大麻後的反應

要知道子女有否吸食大麻,張醫生說可以從幾個吸食後的生理反應得知,例如大部分人在吸食大麻後會不停呆望、傻笑、雙眼更會突然出現大量紅筋和瞳孔放大,這些癥狀可以維持數個小時,「大麻氣味大,如爸媽發現子女身上衣服有濃烈味道;喺廁所逗留時間過長;房間多了一些壺狀嘅玻璃器皿、捲煙紙或捲煙機,家長就應加倍注意。」一旦發現子女吸毒,爸媽可能一時難以接受或感到手足無措,張醫生提醒,切忌跟子女直接衝突,「有啲小朋友只聽朋輩嘅意見,就算父母講嘢幾有道理都聽唔入耳,呢個時候可以搵社工幫手,或可透過禁毒處的二十四小時熱線186 186或即時通訊服務98 186 186求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好重要。」

預防子女吸毒 先搞好親子關係

年輕人很多時候因受朋輩影響而接觸毒品,朋友說吸食後沒事就深信不疑,沒想過可以成癮甚至影響一生。張醫生表示:「年輕人對大麻未必有足夠嘅認識,未必了解後遺症要很久才出現,簡單地以為好似食煙,所以我建議爸媽可以與子女一起主動認識大麻的禍害,讓他們擁有全面資訊,識多咗,醒目嘅年輕人就唔會去試!」

張醫生又提到曾接觸一些個案,當爸媽發現子女吸食大麻後,立刻對他們進行經濟封鎖,又會跟蹤子女看看有沒有吸毒。他認為與其做這些事,不如從預防入手,先搞好親子關係。「如果父母本身同仔女冇溝通,連佢開唔開心都唔知,有問題就唔會問你,所以培養良好親子關係先係避免年輕人接觸毒品嘅最佳預防針。」


▲ 捲煙是吸食大麻的常用方式。


▲煙斗是其中一款吸食大麻的工具。


▲如果爸媽在家中發現可用作磨碎大麻草的研磨器,必須加倍注意。


▲捲煙紙和捲煙過濾嘴都是吸食大麻煙的工具。

求助/諮詢
24 小時禁毒電話服務:186 186
WhatsApp 及微信即時通訊服務:98 186 186

 

熱門文章

食物營養|醫生分享抗流感食材:每日100克 連續進食10日免疫力大增20倍!
01-05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02-04
3歲男童患「 假性近視 」 成因未必關電子產品事 醫生揭一壞習慣才是元兇
01-10
美國5歲男童接受治療期間 高壓氧艙 突爆炸 母親目睹愛兒當場身亡
02-03
同住女兒私自買樓被查出 連累7旬媽媽要於2月底搬離 公屋 單位
01-24

上學日用品要留心!專家逐一破解塑化劑/皮膚過敏陷阱 4招減少攝取量
2025-02-05
女性健康 | 女性 偏頭痛 發生率是男性3倍 中醫示警:調理體質是關鍵 教擺脫止痛藥依賴
2025-02-05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2025-02-04
春季流感|年節過後易感冒?假期後作息亂、暴飲暴食致免疫力下降 醫生:3大建議增強免疫力
2025-02-04
早晨起床難?可能是 濕氣過重 !5招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祛濕食療
2025-02-04
長者身上有「 老人味 」?醫生指出原因 教4方法改善異味 簡單又安全
2025-02-0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