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返正途】吳偉廉一針一綫 做手作練技能 鼓勵參賽增自信
吳偉廉通過「科技與生活科」,幫助學生走回正途,今年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嘉許狀。
群育學校有些「難搞」的學生,不過愈是難搞,愈需要老師協助。本地開辦「科技與生活科:時裝設計」的中學不多,車衣縫紉,看似是簡單手作,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的吳偉廉老師,藉着鼓勵學生參加比賽和實習,灌輸正確價值觀,幫助學生走回正途。二十年耕耘,令他獲得今年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嘉許狀。 記者:區美玲 攝影:黃頌偉、何健勇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科技與生活科」是許仲繩紀念學校的特色科目,中一至中六都要修讀。吳偉廉在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畢業後,便到許仲繩紀念學校任職,專教「科技與生活科:時裝設計」,一教二十年。該校是一所群育學校,有別於主流中學,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或有情緒行為問題,一般人覺得他們頗為「難頂」,吳偉廉卻相信人性本善,總有改變的一天。「學生背景各異,有的在男童院、戒毒所出來,有的犯事等待上庭,有的在原校覺得被老師針對,跟原校反面,一定要走,近年過度活躍和思覺失調的個案亦有增加。坦白說,這裏已是他們的最後一站。記得見工時校長說過,學生的價值觀扭曲,我們主要是教人,希望引導他們回歸正途。」
按學生程度製筆記
「感化官問他們想讀書還是工作,很多人雖然選了讀書,但是他們的心態是被逼返學,不想出去搵工,完全無學習動機。」自願不自願的學生都要整天待在學校,吳偉廉利用時裝設計這科「職業導向,技能為本」的定位和特點,改變學生。
他指學生普遍專注力不足,學習動機弱,「以高中為例,同一班的學生學習能力差異也可以很大。這科在文憑試的要求其實很高,要做一份四十頁的功課,自己縫製一套衫,又要掌握基礎理論。我親自編制三套筆記和工作紙,分高中低程度,配合他們。」
學校設置的是工業用衣車,比一般衣車更專業。吳偉廉不諱言部分學生起初對這科頗為抗拒,認為是「女人嘢」,他會和同學打趣說,「赤柱監獄的囚犯也是用這部機工作」;又會解釋車縫是一項專業技能,「懂得改褲腳,有成衣知識,找時裝店的工作也容易些。」就算是縫紉,因為需要手眼協調,訓練耐性,不是人人快上手,這些都讓學生慢慢改觀,別小看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