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經歷影響管教】《善養小童成大同》親職計劃:教父母如何通過反思重拾親子連繫

2018-12-28


相信不少爸媽都有同感,無論是向「過來人」請教,或是在書本或網絡上學了多少「教養招式」,實戰時都像是無用武之地,換來的只是與孩子衝突頻生。你也許不免懷疑,為甚麼人人用得著的方法,在我兒子上卻用不著,到底是不是孩子出了甚麼問題?有沒有想過,其實問題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

 

個案一﹕以讚美「催谷」孩子?

王太(化名)的女兒現年8歲,學業、品行、音樂樣樣皆優,父母都引以為傲。女兒年幼時,王太曾聽別人說,以讚美鼓勵孩子,比起嚴厲的管教更有效,更能令孩子「聽話」,於是便一直沿用這個方法,在女兒每次做到一個小任務時都立即說﹕「你好叻呀﹗」為了爭取更好表現,獲得更多讚賞,女兒會做好每份功課,準備好每次課內、課外的考試。過去幾年,王太都認為這個「讚美之法」非常有效,然而最近卻發現問題漸漸產生。

自從女兒升上三年級之後,對功課和考試變得愈來愈緊張,考試前的晚上更難以入睡。即使王太對女兒說,不用太緊張成績,只要「盡力」即可,並告訴女兒﹕「你一直都很叻﹗」可是女兒依然十分大壓力,甚至在考試後仍然表示不想出外玩樂,寧願留在家練習樂器。

育有三名子女的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何善韻博士回應這個案時指,孩子若在父母一味的稱讚鼓勵下成長,有可能不懂自己檢視自己的行為及能力,只希望不斷尋求大人的回應及認同。當他們漸漸長大,在學校中未能得到類似回應時,便會緊張和有壓力。「即使父母對孩子說﹕『不要有太大壓力,只要保持現在的成績就可以了』,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怎樣去『保持』,怕情況失去控制,於是唯有不斷要求自己溫習。」若發現孩子有這個問題,建議家長盡早教他們懂得怎樣檢視自己的表現,並具體地告訴他們甚麼是好,了解自己做到甚麼,又或者告訴他們「做好」的方法,讓他們有程序可跟,避免不必要壓力。


^何善韻博士指,當孩子還在嬰幼兒期,許多父母與孩子都有緊密的連繫,彼此的互動中常常擁抱親吻,但孩子入學之後,父母很容易被學校的要求、緊迫的學習日程所驅使,在教養上變得「目標為本」,只顧催促孩子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沒有時間檢視與孩子間的連繫。「小朋友會覺得無法與父母連繫,他們未必做不到父母的要求,只是感受不到父母為甚麼要他們這樣做,做起來便沒有『靈魂』﹗」

 

熱門文章

親子教養|勿讓小朋友成為物質主義者!10個方法教會孩子感恩珍惜
12-15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哈佛 研究|小朋友有「3 次機會變聰明」專家解析不同階段教育重心 助家長培育資優尖子
12-13
陳彥行喊到眼腫淚別亡父 趴棺木前望父親遺體最後一面 怕觸景傷情避看電影《破‧地獄》
12-20
雙胞胎 姐姐瞞妹妹死訊5年 「一人分飾兩角」 揭秘後家人反應令人心碎
12-18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青春期教養| 安全感 是面對人生風雨的救生圈|楊璦慈老師
2024-12-22
孩子眼中的大事|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
2024-12-19
藉着總結2024年,教導子女建立 目標 與自省|李康怡@YM Kids
2024-12-18
人生「旗開得勝」的「三立」心法|梁紀昌
2024-12-17
上學日晨間作息|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4-12-1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