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類斯小學部 快樂成長自由自律
2015-12-11

讓學生快樂成長,是聖類斯中學(小學部)的教育理念。學生能自由學習、自由參加活動,自然有理想發展。與此同時,學校具天主教背景,對學生自身修養亦有要求:自由之餘,也要律己。
讓學生自由成長,不代表放任不管。相反,學校要更悉心管教照料。學生惟有身處受保護的環境,才能自由自在地發揮潛能。故此聖類斯中學(小學部)主張「預防教育法」,在孩子出問題前,識別出來,幫助他們。教師擔當的角色就十分重要。因此,學校一年級設立雙班主任制,每班有兩個班主任,照顧學生。校長吳錦聰說,除了班主任,別的老師也能夠在學生身邊給予關懷。「我們班數不多。全校大概有三百多名學生,可以集中照顧,實踐『預防教育法』。要是學生太多,可能無法全面照顧。」
設通識科 訓練思維
有自由的環境,學生學習更加專心。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是英語,除了中文以普通話教授,其他主科英、數、常均以英語教導。與一般學校不同,學校在常識科之外另設通識科。吳校長指出,常識科一般只觸及知識層面,因為課程緊迫,少教分析、思考方法。通識鍛煉思考,正好與常識相輔相成。「高中設有通識教育,學生多接觸一點,也有利將來適應。」聖類斯中學(小學部)的通識科包含香港、中國、世界知識,亦有時事分析。學生可拓闊眼界,學習思考,發揮創意。吳校長認為,今天資訊太多,學生要學懂判斷是非。「網上謠傳要搶米,大家也跟着搶,會引起社會混亂。」學校盼學生能關心世界,明辨是非。
這裏一級有兩班,因材施教,拔尖補底。力有不逮的同學,可參加午後的提升班「補底」。能力較好的則獲「拔尖」。老師不但幫他們溫習、輔導,還安排服務活動,如探訪老人院、植樹。事實上,學校注重多元發展,設有足球場、室內活動中心,舉辦多項音、體、藝訓練,學生總能挑選一項合適活動。
培養學生自律
外在如學業、活動做得好,並不足夠,內在修養也要顧及。學校要求學生律己,藉着分享《聖經》故事,說明道理。要是同學發生問題,校方會說之以理。
「規矩不是罰出來的。假如有學生生事,老師會以溝通解決,從旁輔導,找出背後原因。我們用理解,而不是處分來解決問題,確保下一次不會發生同樣的事。」要教好孩子,家長的角色舉足輕重。吳校長表示,學校與家長經常合作,家長常常參與活動,如親子旅行、開放日。「家長多參與活動,可觀察學校如何教導學生、對待學生,了解學習情況。」父母與子女一起活動,又有共同話題,促進關係。最大得益者當然是學生。
面試小貼士
收生條件首重個性
學校每年大概九月招生,十月底面試。面試有兩輪,以廣東話進行,以個人面試為主,沒有小組面試環節。在首輪面試中,老師會與小朋友聊天,觀察他怎樣和其他人相處。「我們不問學術、常識題。問題圍繞日常生活,如喜不喜歡自己的幼稚園,愛看甚麼圖書。」在次輪面試,學校會單獨面見家長,了解小朋友更多,如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在家中的活動,理念跟學校是否相同等。資料只會作參考和分析,不會成為收錄與否的原因。吳校長又說,收生不規定學生是否教友。然而,如果兩個小朋友表現相若,教友會是首選。「外間學校多取錄最聰明的學生,我們比較看重學生個性。」亦即開朗、活潑、願意溝通、有興趣學習等。
資料來源:星島教育天書—直資‧私立‧國際小學完全手冊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