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思小學 IB課程結合本地內容育人才
2015-11-25
教育從來不是一時三刻、立竿見影的事。為提供優質、健康的教育,啟思小學着眼啟發和前瞻,計畫孩子長遠的成長發展。學生從小訓練語文能力、獨立思維,為應付未來挑戰,作好裝備。
今天,社會已有共識,學習不能只是單方向吸收知識,然後考試。大家期待未來主人翁懂得靈活變通。啟思小學採用IB課程,鼓勵學生自學,正迎合教育新趨勢。校長蘇陳素明說:「把老師的東西全學了,最多只有老師那麼有學識。我們希望學生將來比我們更有學識、創意和遠見。」
在IB課程裏,學生要自行追求知識,老師只負責引導討論、分析。假如大家找到的資料有分歧,學生要判斷哪一些可信、哪一些確切。學生分組做習作,既要想辦法解難,也要學合作之道。「意見不合時應該如何遷就,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令別人接納,都得學習。」陳校長指出,學校IB課程獨特之處,是結合了本地內容。「內容是本地的,但用IB課程的方法教。學生能夠打好中英數等學問的基礎。」學生畢業後,可按個人需要,繼續完成IB課程,或升讀主流中學。
腦基礎教學有效率
學校將BBL(腦基礎教學)引入課室,改善上課環境,令學生在最佳狀態學習。陳校長解釋,BBL依據腦部運作機制,制定適當教育策略。例如,人體緊張時,腦部負責思考的部分會「關閉」,不去學習、分析。也就是說,學生覺得緊張時,不能好好學習。針對這一點,學校盡力營造有安全感的環境,令學生愉快、輕鬆上學,盡展潛能。學校因應BBL設計課程,令教學更有效率。
啟思小學是中文小學。校方相信,母語教學有利學習,學生較易明白、吸收。「研究指出,學生先學好母語,再學習另一種語言會事半功倍。若太早用英語教數學,可能阻礙學生理解;叫他們用英語討論問題,也令他們卻步。」校內有本地、外籍兩支英文老師團隊,合力穩固學生的英文基礎。「本地英文老師較了解學生困難,亦掌握一些學習竅門,幫助學生。外籍老師的發音、用字則比較地道。」
「生本教育」倡閱讀
中文科方面,學校採納內地理論「生本教育」,讓學生大量認字,提早閱讀。陳校長表示,香港的中文課本通常字不多,學生看看短文,學詞語、作句。他們卻認為,孩子應該先大量的閱讀,提高中文水平。「學生從一年級起聽光碟讀課文,把識得的字圈出來。一年下來累積認得近千個字,大大增強閱讀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亦受惠,中文水準提高。
家長教師會主席蔡太的女兒在啟思小學讀小五,兒子則是畢業生。當年蔡太為兒子選學校時,向教育界朋友請教意見。對方介紹了啟思,及屬國際學校的英基。比較之後,兩夫婦最終選了啟思。「到底我們是中國人,想兒子從小讀中文。英基教的是簡體字。」
面試小貼士
面試問日常生活事
因為啟思也設幼稚園部,一半小一學位留予其畢業生,另一半收外校生。家長可從三月起報讀學校,九月底截止。面試在十月舉行,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組活動,看書、畫畫、摺紙等。老師看小朋友有沒有自理能力,會不會合作、跟從指示。第二部分是一對一溝通,老師會了解考生學習情況,如學校生活。「我們只問日常生活問題,不會留難小朋友。」
資料來源:星島教育天書 – 直資‧私立‧國際小學完全手冊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