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輝中小學 貫徹全人教育理念
2015-11-18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貫徹全人教育精神,以不同教學方法,全面照顧學生的需要。學術以外的其他學習經歷,讓學生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才能得到發揮機會,培育全人。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特別重視中文、英文及資訊科技的發展,今年會強化電子教學的應用,除了繼續添置大量iPad和手提電腦在課堂使用之外,更增添了大量Apps和軟件,配合各科採用電子教學。學校正增建新教學大樓,樓高六層的大樓將設有綜合的室內體育中心,也有美術館、健身室、音樂表演中心及活動課室等,預計今年落成,讓中學及小學學生都能擁有更多活動空間。陳志超校長認為,電子教學十分重要,除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之外,更令學生熟習以電子產品進行互動學習。學校跟從早期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原則,教導學生使用電子教材,方便尋找和篩選資料,繼而整理資料,重新創作和表達新的資料。「這是教學重點,除了找,也需要用,用之餘也要有創新。」學校全面採取電子教學,不同學科重點皆不同,例如美術科,可以透過電子產品欣賞名畫,「因為沒可能帶學生去所有的美術館參觀,電子產品的解像度高,可以仔細觀察畫家的筆觸、顏色表達等」。又例如數學科,老師也使用電子教學,讓學生能看到360度不同立體的圖象;語文科則有不少遊戲Apps去學習新詞語,音樂科有調音作曲等應用程式。
因材施教 全面照顧學生
在學術方面,學校從去年開始就參加美國「Battelle for Kids」計畫,成為香港的模範學校,一系列的延續式評估能令老師和學生都有清晰的學習目標,並且在教學中作出調整和檢討。透過計畫,學校也引入了不同教學模式,除了筆試外,也用實驗、課堂演講、專題研習等多元方式,展示學生的成果。學校今年亦參加了香港考評局的認證計畫,採用他們的軟件系統,進行試卷和數據分析,了解試卷水平和個別學生的學習水準。學校一直實行專科專教,今年更增加了專才老師和外籍老師的人手。除了一貫的中英數三科有小班教學之外,學校也開始發展資優教育,增設人材庫,了解學生在各個領域的表現,安排課堂的增潤或不同的練習,以配合尖子的發展。另外也有「抽離式」教學,讓小部分尖子作額外的訓練。「而借助一條龍學校的優勢,學校亦有跳級安排,甚至在某些課堂安排小學的同學在中學部上課,由中學的老師訓練」,陳校長說,中小學的老師是以團隊形式作出以上的安排,彼此有緊密的會議和調適,跟進學生的進度;也很着重尖子心智方面的發展,學校有駐校的心理學家、社工、輔導組老師,一同照顧學生的學術、情緒和需要。
課外活動 發展全人
學校以浸會大學的教學理念為依歸,鼓勵全人教育,認為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才能,所以在正規課程以外,希望給小朋友空間去發揮,不會強調單一學業發展,或一定要一體一藝。學校開辦的OLE(其他學習經歷)讓學生選擇想專注發展的項目,課堂的OLE時段、校隊的訓練、學校活動、遊學團都能擴闊學習機會。平日的課堂裏,一星期有四節OLE,當中一節是必修的生命教育,其餘按中英數音體藝六個範疇,在一二年級由電腦編配,確保可以涵蓋不同範疇,而三至六年級則按學生興趣選擇。校隊訓練和一些收費活動亦在OLE加強學習之列。高小同學可以參加海外研習團,到訪不同地方如台灣、柬埔寨、日本等,部分研習團要經過挑選,例如澳洲英文學習團、德國音樂交流團等,足球隊今年更有機會到日本受訓;此外學校也注重社會服務,去年舉行募捐行動,設計賀年卡、織頸巾、製作禮物籃送給老人家,也有不少義工訓練,讓學生關心社會上不同層面的有需要人士。
面試小貼士
表達自己比成績重要
面試方面,校長和老師看重面試過程,看小朋友是否符合一個K3學生的認知、智力、體能、群體發展的水平,不會特別要求學術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面試語言由家長選擇小朋友的母語,不少家長都以為選英文會特別加分,但學校表明最重要是說母語,令小朋友從容表達自己。面試時八至十人一組,有遊戲和熱身時段,接下來會給小朋友說故事,看其理解能力,之後會有一對一的面談,問生活化的題目,學校很注重溝通技巧和一般常識。簡介會須經網上報名,三場都設於星期六上午。首輪面試不見家長,第二輪會設家庭面試,看家長和小朋友的互動,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
資料來源:星島教育天書 – 小學完全手冊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