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玫瑰疹
2013-12-16
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出疹性多性傳染病。發病多是一歲以內的小兒,兩歲以上者少見。患過此病後,一般不會再患第二次。
中醫稱玫瑰疹為「奶疹」,傳統中醫並無細菌或病毒觀念,對於所謂「傳染性疾病」一般都認為是環境中的邪氣入侵體內,邪氣在皮膚肌肉之間,與體內氣血抗衡糾結,產生發熱現象,病邪發散到皮膚表面時,即出現紅疹。現在就深入探討一下玫瑰疹的病因、病徵及治療方法吧。
初病發高燒
玫瑰疹潛伏期為七至十四天,平均十天。臨牀特點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熱體溫達三十九至四十度,持續三至五天而驟降,熱退後疹出,身上出現如芝麻般大小的紅疹,帶粉紅色的疹呈小圓點或一片形,紅疹不會凸出表面,且不痛不癢,先發於頭部和前腹,後蔓延至背部和手腳。當紅疹長出後,發燒大抵已經退定,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代表病情已接近尾聲,此時紅疹大概會再維持兩、三天,正常來說,小朋友應該顯得愈來愈精神,體溫也不會再升高,即為典型的玫瑰疹。
需留意的是,玫瑰疹並不會伴隨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徵,例如:咳嗽、流鼻水等,小朋友整體上精神不錯,亦少有影響食慾。但如發現小朋友出疹時依然高燒不退、出現神志不清、呆滯、嗜睡、嘔吐的情況,又或疹子凸起、長出水泡,併發有淋巴腺腫大、結膜炎和黏膜發炎等徵狀,便應盡快求醫診治。
中醫治出疹
小兒玫瑰疹的中醫治療依症狀採取方藥,出疹前除發燒外,若合併口乾、喜冷飲等熱症,則可給予辛涼解表的方藥。出疹後,一般給予清熱生津藥物,例如用白茅根加少許黑糖熬煮,讓小朋友當飲料,沒有藥味且甘甜可口,小朋友接受度高,亦有助回復體力。
中醫治療小兒玫瑰疹,不建議過量使用退燒藥,卻會在出疹前和出疹後針對不同症狀治療,給予辛涼清熱和養陰生津藥物,有助病童早日康復。
出疹前
治則:辛涼清熱
選方:竹葉石膏湯加味
選藥:葛根十二克、蟬蛻六克、半夏六克、麥冬十克、太子參六克、炙甘草三克、粳米十克、荊芥六克、淡竹葉十克、石膏二十克、知母六克。
出疹後
治則:養陰生津
選方:沙參麥冬湯加味
選藥:沙參十克、麥冬十克、玉竹六克、桑葉六克、生扁豆六克、天花粉六克、甘草三克、蘆根十克、地骨皮六克、銀柴胡三克、知母六克、白茅根十克。
日常護理方面8大要點:
1.讓患兒休息,讓空氣流通。
2.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
3.保持皮膚的清潔衞生,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以免着涼。
4.發病時期最重要攝取足夠的水分,給孩子多喝些開水或果汁,以利出汗和排尿,促進毒物排出。
5.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6.體溫超過三十九度時,可用溫水或50%酒精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熱引起抽搐。
7.勿用鹼性過強的洗劑來洗擦皮膚。
8.若紅疹未退,應盡量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到公共場所等,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獲東周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