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嬰兒皮膚問題】脂漏性皮膚炎處理不當 後果嚴重
2018-02-20

早前facebook討論區有一張嬰兒臉上長滿疹子的照片,留言請教各位媽媽,有網友指嬰兒或可能患上脂漏性皮膚炎,並應馬上向醫生求醫。
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稱脂漏性皮膚炎常見於三周至三個月大的嬰兒,但大部分會在半歲左右逐漸減退。患者的皮膚會輕微變紅、黏著油膩的小薄片或黃色的厚鱗屑,形成一層瘡痂。而且常出現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例如:頭部、前額、面頰、眼眉、耳朵、腋下、腹部和大腿間的皺摺部位,於頭皮出現時,便稱頭泥。
當嬰兒患上脂漏性皮膚炎,家長可用清水替嬰兒清潔皮膚,毋須使用肥皂或沐浴液。每次清潔皮膚後替嬰兒塗上水分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若頭泥太厚,可將橄欖油塗抹於頭泥上,待頭泥軟化後(約二十分鐘),以棉塊輕輕抹走。然後以嬰兒洗髮液清洗,再用梳子清理黏著髮上的頭泥。然而,若情況嚴重,頭皮紅腫發炎,便須請教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
陳欣永醫生指出,網絡照片上的嬰兒確實患上脂漏性皮膚炎,但皮膚受到感染,因此出現黃綠色的分泌物。當皮膚受到鏈球菌感染,便多會出現這種情況,更應盡快看醫生接受治療,甚至需要搽類固醇藥膏及消炎藥膏才會凋謝。他亦指出,脂漏性皮膚炎常見於幾個星期大至幾個月大的嬰兒,多數因自身荷爾蒙分泌影響而引致,輕微的可以不用理會或搽一些針對脂漏性皮膚炎的潤膚保濕膏,更嚴重的便可能需要搽類固醇藥膏,出現發炎的便需使用消炎藥膏處理。
撰文:鍾藹昕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快樂寶寶~教養、育兒媽媽經、衛生處、陳欣永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