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九巴做教室】演慈法師:萬法唯心造 任何環境皆可學習
2018-02-05

退役巴士「駛入」小學做教室,對小朋友有何意義?
九巴「退役巴士捐贈計劃」,迄今已將四輛退役巴士贈予小學,讓校方做不同的教育用途。其中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打算重新改裝成為學生多元活動中心、包括英語室、學校歷史室及視藝展覽室,用作不同主題教學,還可在巴士上播放電影,做小小電影院。校監演慈法師指出,每間學校的空間有限,實難以容納巴士,「不過,有輛巴士在學校,對小朋友有新鮮感,增加不同新奇體驗……平常搭巴士不可周圍走,在這個流動教室,小朋友便很隨意學習。」在法師看來,也有佛偈:「本身香港的居住、學習環境也小,是小朋友心態令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學習場所。」
那便是佛教中所謂「萬法唯心造」──就算小小巴士也是學習場地,延伸社區任何地方皆是。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校監演慈法師
▲對於小朋友來說(大人都是!),能夠坐上司機位最開心。
室雅何需大 學習心態更寬
九巴於 2016年底推出退役巴士捐贈計劃,捐贈車種包括單層及雙層巴士,現時已捐出四輛退役巴士予小學,分別為屯門晨輝學校、元朗錦田通德學校、葵涌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以及太古的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早前佛教中華康山學校舉行九巴捐贈儀式,更有小朋友穿上巴士司機服飾與嘉賓、家長合照。
演慈法師表示,香港的生活、學習空間雖小,而孩子學習心態才是最重要:「有句說話,叫室雅何需大,在細小的空間都可以學習……有小朋友的家,可以只有一張書枱,哪他怎樣將之變成自己的學習空間?」她覺得在看似很小的巴士空間,可讓小朋友知道,那同樣是學習場所:「那不是玩具,是學習地方,孩子需要知道,每一樣事物都可以是教材。地方大大小小也好,都是課室。」
她肯定的說,個心學習心態更勝所有:「你去山林,甚至海邊都是學習場地──巴士與課室,空間也不成比例吧!我想學生知道,地方不重要,一個人的心態才最重要。」不論是否基層孩子,個人擁有百多呎的房間,跟只有一張書桌,學習也是沒有分別。
她套用一佛偈「萬法唯心造」勉勵學生:「你個心有幾大,空間便有多大。當然,不是要他將一呎的空間變成一萬呎,而是你要有容納的心;『芥子納須彌』,一粒小小的芥菜子,可以開遍整個世界──可以包容世界,是你的心態。客觀環境,無得變的時候,小朋友的心態可以變,令自己積極樂觀,視真正困難作鍛鍊,學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