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允 黃雪媛】大自然融入日常幼稚園活動

2018-01-04


「大自然與生活」是二○一七年版《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中的一個新整合的學習範疇。最近去許多學校訪問時,已經看到一些改變。例如室內或室外添加了一些關於大自然的元素,多了盆栽或有一些學校花圃(school garden),增添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大自然的教育不僅僅是知道自然中的概念,知道「是甚麼」,而是一個立體豐富的學習過程,其中可以包括環境教育、生命成長、可持續發展等概念,需要融合在課程中,培育好奇心,其中包括探索、探險、合作解難等學習的方法。所以大自然的課程是應該是貫穿全年課程,可在不同的季節中,時間、地點能夠呈現出自然環境和生命成長變化的特點。

香港幼兒教育的環境以室內為主,較少能夠在學校內有獨立的大自然教育的環境。大自然的教育是延續性的,外出郊遊和參觀可以直接接觸自然,但是因條件所限,往往難以常規進行,可以一方面在校內探索大自然教育的空間,另外積極探索學校和社區周圍的大自然環境。

校內自然環境創設

大自然融入學校的課程當中可從不同的方面,第一種當然是親自接觸,也就是在學校當中種植培養、養有生命的動物,或者把大自然的元素帶到學校當中,例如科學種植實驗、常規小盆栽、水耕、飼養昆蟲或一些易照顧的小型寵物等。

社區是大自然的一個重要來源,例如公園、綠化帶、花圃、盆栽等,都是一個觀察大自然的來源。有些幼稚園常年與所在地的社區機構合作,例如使用與教會的平台,發展綠藝耕種計畫,融入教師、環境教育機構、教會工友和家長義工在整個學期過程中持續耕種,並在課程中常規的時間,讓幼兒可觀察和照顧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培養幼兒樂於探索親近大自然的動機,大自然教育貫穿全年的學習歷程,讓幼兒可以親自接觸和探索。

作者: 胡馨允 黃雪媛

胡馨允為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一級講師 

黃雪媛為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校長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揀學校Tips ︳6歲前必須養成的「3心」為學習成長打好基礎
01-16
STEAM教育|高小電腦編程教育 教育局:幾乎已全面推行
02-04
升小練習題|集合中英數常各科 10天大挑戰工作紙下載
07-22
美國5歲男童接受治療期間 高壓氧艙 突爆炸 母親目睹愛兒當場身亡
02-03
同住女兒私自買樓被查出 連累7旬媽媽要於2月底搬離 公屋 單位
01-24

STEAM教育|高小電腦編程教育 教育局:幾乎已全面推行
2025-02-04
教育局教師「釘牌」人數創新高 按年增51% 涉師生戀、犯罪等
2025-02-03
師生救起流浪貓全校悉心照顧 中學設貓cafe望啟發學生生命意義
2025-01-25
教育熱話| 學齡人口下跌 幼稚園及小學學生人數下跌約6%及3%
2025-01-24
「正向家長運動」之「健康家庭齊起動」系列活動 親子共享愉快經歷 促進子女身心健康
2025-01-24
DSE 2025|今屆逾5.5萬人報考 較去年增近一成 專家:料自修生增長與內地生有關
2025-01-2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