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漢銘校長】再談半日制
2017-12-18
上一篇談了部分關於小學推行全日制後出現的問題,今次想談談如在香港重新推行半日制,有甚麼理由或好處。
曾經,大家可能認為小學只半日上課不利學生學習,希望全日制推行後,學生學習課時較長,可學得更好,亦可安排更多活動讓學生參與,同時,師生關係能有更好的發展。這樣的想法原無可厚非,相處時間多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應更密切,可是,老師的反映和學者的研究均指出,現實恰恰相反。現今學生要面對的學習需要和課外活動要求,已在不知不覺間使學生透支甚或“burnt out”,過長的上課時間和課後活動安排,學生已沒有發展個人興趣的空間和時間。雖然有人會說讓學生學習體藝等活動,不就是讓他們能拋開功課壓力,培養個人興趣?我想問問這些人心中真正所想的,又是否真如他們口中所說?相反,如以半日制形式上課,學生在餘下的半日時間內就可以真的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用困在學校一整天,放學時已接近黃昏,還要上補習班等,每天日程排得比我還密。老師亦可在課後騰出更多時間備課,有時間與學生真正相處,把課業以外的人生常識在較自然自由的空間下與學生分享。
學生於上午完成學校學習,回家後除了有足夠時間完成功課外,最重要的是有時間休息和“玩”;記得以前我上小學的時候,下午完成功課後,便會相約一些同學或朋友到遊樂場、球場或公園嬉戲,日子過得非常開心,感受不到現在小朋友所感受到的壓力。今天,你看看遊樂場、球場和公園,平日下午或黃昏時間,究竟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耍?我看應該大部分是幼稚園或尚未入學的小孩,小學生應該不多吧!為甚麼會有此情況出現?理由十分簡單:小朋友沒空!試想想一般全日制小學放學時間已是下午三時後,回家稍作休息便要做功課,完成時,應已差不多黃昏,尚未計參與不同興趣班或課外活動,小朋友哪有時間往遊樂場玩?如果一個城市的小朋友連去遊樂場玩的機會也欠奉,試問究竟我們成年人給予小朋友的是一個怎麼樣的童年?
是否改為半日制上課,老師就會輕鬆了?懶惰了?我不認為會有此情況出現,“半日安”這模式已成歷史;校方在下午課後時段除可改為老師備課時間之外,同時應為一些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各種不同模式的支援和協助,使學生和家長得益,這是否更能“藥到病除”?今天,學校面對學生的學習多樣性越來越複雜,奈何老師時間有限,未能一一照顧,但如在下午時段讓大部分已能自行處理或學習的學生回家,只集中時間輔導或照顧個別有需要的同學,安排不同的小組聚焦改善,是否更有成效?而且老師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認識和協助這些學生成長,他們之間的關係能建立得更密切。除學業成績外,老師更能理解學生所需,是否更能達至“有教無類”?
時代在進步,我認為新的“半日制”不會是我孩提時代的情況,一方面可讓大部分小孩重新享有愉快的童年,同時亦能更好的照顧有需要的學生,是否更能一舉兩得?這要看教育當局是否能高瞻遠矚,為我們的孩子鬆綁,為老師鬆綁,家長鬆綁了。
作者:詹漢銘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