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觀課的一天】家長真的揀華德福?
2017-11-01
是日,在華德福的幼稚園,當了一天「Miss Piggy」:純粹觀堂,與小朋友一起唱歌、吃茶點⋯⋯旁觀一班混齡幼兒上堂的情況。
平常觀堂,習慣寫筆記,手機拍照做紀錄,不過,在華德福的班房,小朋友七歳前不寫字,我這些舉動,會影響小朋友的——每一個小朋友是觀察,然後模仿,雖然我可「偷偷」進行,不過,我這陌生人突如其來進入了小朋友的學習空間,便不該影響他們些甚麼。
沒有紙筆、手機,還得「扮演」:我需要找些小手工做,像忙着些甚麼,因為,小朋友是觀察大人做甚麼,然後自己學習——這是學校負責人先告訴我要在課室做的事。
放下記者身份,穿上老師的圍裙,我安靜的坐在一旁觀察——
突然有種感覺,是我沒有安全感,因為手上沒有紀錄的工具;而華德福的課室,是培養小朋友最大安全感的地方⋯⋯
我發現,先有點不太自在,居然是源自小朋友不住觀察我:
小朋友 A先站在我旁邊,不斷打量我,直至我開腔問她幾歲,介紹我的名字,她也告訴我自己的;
小朋友 B不住望着我的面孔,我雙手忙着弄毛冷球,他接着跟着我做;另一小朋友,看到我弄錯了綁冷繩的方式,她便主動教我。
慢慢,小人兒會主動拖我手行路,午餐時,主動看我的食物,又告訴我,自己喜歡的食物⋯⋯
叧類教育,在香港如「異類教育」,近月不住有華德福的報道——表面上,hit rates,甚至 fb engagement 也不錯……實際會否成為主流,或令更多家長勇於嘗試新的教育模式?
未必。就算學費如普遍直資學校,也該不會有更多家長試,單是小學銜接問題,除非你上國際學校(還要是不算重學術那類),否則,七歲前不寫字,沒有本地主流教育那種學術知識「基礎」,根本難以適應繁複的學習生活——這個教育系統,某程度較蒙特梭利、瑞吉歐等,更抽離主流;特別在幼兒教育一環,在我看來完全與本地主流教育,甚至家長教養迥異:幼兒進入這個系統學習,是家長的生活習性,某程度同樣需要融入;或者,應該是家長正是那類,某程度相信人智學(Anthroposophy,由鲁道夫·斯坦纳所創立的「靈性科學」)的人,才選上這種教育。
過去斷斷續續也寫過好些華德福的稿,有關教具、講故事方式,教育信念等,絕對有很豐富的題材⋯⋯究竟今日再寫,可有甚麼新角度?而口説想揀華德福的家長,對它理解有幾多?
**************
華德福的課室的「季節桌」,老師會因應四季、節日而轉換裝飾,它展現給小朋友,是大自然的舞台。
崇尚大自然,小朋友是在大自然法則下成長,有自己的學習、作息步伐。而課室貼近自然的環境,透着柔和的自然光,呼應室內的布置,就是學習環境先給孩子一種安全、親切的感覺。
如 Art Room 的課室
喜歡華德福的班房,是因為它跟任何一個教育系統下的班房(像IB PYP、 蒙特梭利、瑞吉歐,以及任何一個主流幼稚園班房)絕對有很大分別。
「季節桌」的布置,由老師、小朋友親自縫製的糸娃娃精靈,配合在大自然撿拾的材料,一個簡約而充滿格調的課室,給幼兒是一個怎樣的體驗?
今日,我去那個,牆壁居然有一小門,特別給精靈的……
於是,小朋友經過這道門,會靜靜的,因為「精靈在門裏面瞓覺」
豬心跟華徳福的小朋友一樣,今日幾廿歳人,都相信有精靈、天使的。
想從另一個角度了解華德福教育,請留意《Oh !爸媽》的報導。
作者:豬心記者
我的報導:
【家有罕有病童】期昐新藥 SMA病童家長:希望她可以多看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