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選校要量「分」而為
2015-09-01
相信幼稚園K3學生的家長已進入作戰狀態,準備為明年升小一的孩子揀學校、爭學位!如果只考慮官立或津貼小學,9月展開的「自行分配學位」會是第一個爭逐點,成功獲取錄便不用參加統一派位「大抽獎」及「叩門」有排煩,所以家長充份掌握這階段很重要。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向任何一所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申請,不受地區限制,但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1間小學。能否成功被取錄,關鍵在於所選學校的競爭形勢,以及子女是否比其他申請學童更有優勢。
清楚計分準則的細節
在這階段,全港官津小學會把約一半學額,用來收取「必收類」和「計分類」兩類學生。前者是兄姊在該校就讀(如申請2016年入學,兄姊必須在2016年仍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的學生,會自動被取錄(即「世襲生」);後者則是按學童的條件,如父母是否舊生、有否相同宗教等,計算所得分數,用以決定派位的優先次序(「計分辦法準則」可參考下表)。簡單來說,分數愈高,獲取錄的機會愈大。如無沒特別「關係」和「背景」,學童一般只有15分或以下的較低分數。
家長要留意,其中「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宗教信仰」一項可獲加5分,但不同學校的標準有異,如部分基督教學校不認受某些教會,但有可能承認天主教的教會。家長遞交申請表前,最好先向學校查詢清楚。
近年升小適齡學童數目持續上升,小朋友想入讀心儀官津小學愈來愈難;加上「世襲生」增多,變相增加了非「世襲生」入學的難度。過去6年,每年有逾4成升小學童經「自行分配學位」入讀心儀小學,但實際上成功率持續下跌,至2014年度更創16年新低,到2015年度才微升。
據教育局的數字顯示,2015年度有52,314人參加「自行分配學位」,其中22,465人獲取錄,成功率約43%,較去年微升1%。其中10,951人(21%)屬「必收類」,較去年多約200人;餘下 11,514 (22%) 人屬「計分類」。
不宜盲目追捧名校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兼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認為,家長應先認識子女的特點,然後才選學校,或可避開最多人報讀的小學,從而提高入讀機會。他又指出,歷史悠久且備受家長愛戴的小學,「世襲生」會較多。他建議家長透過學校網頁及親友口碑作分析,同時密切注意該校動態,例如開放日到校參觀等,藉以評估某所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熱門小學學額往往求過於供,張勇邦教路,假如家長真的只心儀某一熱門學校,又認為子女適合該校的話,家長應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申請該校,但須有「落空」的心理準備。若家長有兩、三所心儀小學時,不妨考慮避開最受歡迎的一所,以提升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取錄的機會。
家長可從子女就讀的幼稚園、幼兒中心及各區民政事務處等地點取得「小一入學申請表」,填妥後連同相關證明文件,於指定日期到遞交到心儀的官津小學便可。提提大家,家長只能為每名子女遞交一份申請表,否則申請作廢。結果約於11月下旬公布。
計分辦法準則
一、父/母全職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幼稚園或中學部工作 | (20分) |
二、兄/姊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中學部就讀 | (20分) |
三、父/母為該小學的校董 | (20分) |
四、父/母或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 | (10分) |
五、首名出生子女﹙即為家庭各子女中最年長者﹚ | (5分) |
以上五項選一項 | |
六、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 (5分) |
七、父/母為該小學主辦社團的成員 | (5分) |
以上兩項選一項 | |
八、適齡的兒童﹙即翌年九月開課時年滿5歲8個月至7歲﹚ | (10分) |
資料來源:教育局、星島教育天書
文:「Oh! 爸媽」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