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慧幼苗】物質獎勵成習慣 孩子難學懂珍惜與感恩
2017-10-10
上星期陪好友行街shopping,遊逛一些玩具及精品店,見她一臉苦腦,拿起玩具車又嫌太細架、公主文具套裝又嫌太便宜、卡通水樽又嫌樽上圖案少了一位主角,好奇為何她要如此大傷腦筋,原來她想買一份得體的生日禮物給閨蜜的女兒。
好友:「我這個朋友每年都會帶女兒去日本,又經常買昂貴的玩具獎勵女兒。去年第一次參加她的四歲生日會,我在深水埗買了份文具套裝,那是她喜歡的公主卡通人物,想必她一定愛不釋手,豈料生日會當日,我一臉興奮地將禮物拿出來的時候,她沒有我想像的歡天喜地,只淡淡然望了一眼,再望一望媽媽,似乎對這份禮物毫無興趣!」
我:「當時她媽媽怎樣反應?」
好友:「她媽媽要她雙手接禮物和說謝謝。」
我:「她有照做嗎?」
好友:「有啊,但她隨即將禮物轉交媽媽就去玩了。」
難怪好友今次要花盡心思去選購禮物,但小朋友平日物質太豐富,容易養成「理所當然」及「挑剔」的心態。曾有一位爸爸向我分享:「不用給子女最好,只要給他們剛好就是對他們最好!」這位爸爸的說話確實值得家長們深思。
最後,好友買了一盞正版的卡通枱燈。當我們離開商場搭電梯時,剛巧有一對母子在討論著手上的動物造型原子筆,兒子正在投訴補習老師所送的禮物一點都不吸引,又指爸爸媽媽在主題樂園買給他的卡通原子筆更漂亮,兒子離開電梯時冷冷的拋下一句:「我自己的文具仲靚啦!」
解說:
以上個案反映當小朋友物質生活太豐富的時候,他們會較難去學懂珍惜及感恩。家長要反思,在獎勵小朋友的時候會否習慣以物質去滿足孩子。曾有家長向我表示,由於爺爺嫲嫲習慣以金錢獎賞,令她的兒子經常以「我有咩著數先?」掛在口邊。
教兒樂家長培訓課程® (HOPE-20) 鼓勵家長多讚賞孩子,並透過「乖寶寶行為計劃」來增強孩子實踐良好行為的動機及鞏固他們的良好行為。家長透過一張行為計劃表,先以一個較簡單及容易的行為作目標,在配合孩子喜歡而不貴重的小獎賞下分階段進行。家長要注意,獎勵孩子時不建議用糖果、玩具或金錢,其實家長為孩子安排有趣的親子活動(例如﹕到公園玩、親子閱讀、親子遊戲),已經是獎勵孩子的好方法。此外,家長亦可透過身體語言向孩子作出讚賞,例如﹕微笑、擁抱、拍肩等動作,表示你對孩子的關注或讚賞。
過度的物質獎勵易令孩子變得愈來愈「挑剔」及「功利」!家長們獎勵時要三思而行呀!
點.醒.家長
1. 獎勵切忌物質化,避免以金錢作獎勵。
2. 以親子活動代替玩具作禮物。
3. 面對孩子物質要求時,家長宜引導他思考是「想要」還是「需要」?
個案及解說由慈慧育兒社工Rainbow提供
慈慧幼苗互動資源平台babyparent.org,教你把握小朋友6歲前嘅黃金期,由香港理工大學同香港大學【教兒樂】專責社工主理育兒管教環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科教授負責嬰幼兒醫護範疇,滙聚資深教育心理學家同言語治療師等,為你提供免費同及時嘅專業解答。
歡迎你like我哋Facebook Fan Page:Healthy Seed Parenting
作者:慈慧幼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