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健】哪有不動氣的父母

2017-08-31


一則題為「玻璃樽誤爆五歲女頭, 躁媽公園教女被捕」的新聞報導,涉事母親四十多歲,其五歲女兒因在街上扭計,遭其推開時,被環保袋裡的玻璃樽誤傷,途人見狀報警,最後母親被拘捕。花生友在網上不恥其行為,加以批評,為幼童抱不平。

其實,孩子撒野、鬧情緒是司空見慣的,但弄致孩子受傷流血,且要驚動警方,確是罕見。撇開談論事情的對錯,為人父母,哪會想因管教問題鬧上警局,甚或可能面臨被控告之憂?相信該母親也會為此感到後悔及內疚。雖然筆者不認識當事人,但也能體會作為父母的處境,因為情緒的「威力」往往是自己也必未能估計,事後才會醒覺。作為父母的,相信都會經歷過情緒被子女牽動時所爆發的力量。

37578227_l

家長們如果想避免情緒失控,傷己傷人,可參考以下三點做法:

1. 接納情緒 –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反應,沒有好與壞,只有正負面之分,我們愈接納情緒,包括孩子和自己的情緒,愈能控制它,如果我們忽視或抗拒情緒的產生,反令我們加重了壓力,不但揮之不去,還累積更大的無奈及怨氣。若我們能接納情緒,願意與之對話,了解自己情緒產生的源由,便是成長的契機。

2. 減慢反應 – 在意識到情緒即將爆發之際,不妨找些方法幫助自己冷靜,深呼吸幾下,飲杯冰水, 或索性 離開現場,減少情緒的反應,緩衝一下緊張的情況,因為當我們在冷靜時,腦袋中的前額葉皮層才有空間進行理性思考,同時減低腦袋的情緒中樞部份,即杏仁核的情緒反應功能,奪回主導權,讓執行控制的中樞部份,能為我們 擬定更多可行及建設性的應對計劃。

3. 尋找出口 – 當情緒未累積到爆發之時,就要尋找出口,找適當時機及對象表達,不宜忍氣吞聲,壓抑情緒只會埋下情緒失控的伏線。表達的方法可參考「我的訊息」的句式,指出自己對某行為及說話所引發的感受、並表達自己的期望 ,例如: 當你應承我執玩具卻沒有收抬好時,我感到很失望,我期望你(下次)可以說到做到。

若然情緒真的失控,產生了親子衝突,緊記在雙方回復平靜時,努力修補關係,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道歉也好,擁抱也好,總要為傷口包紥,為傷痛劃上句號,重新上路。

 

作者:余國健

相關文章:

【余國健】暑假生活巧安排 

【余國健】是家庭不是法庭

 

 

熱門文章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親子教養|別與孩子硬碰硬!安撫生氣孩子的20句話
01-19
育兒漫畫|媽媽不是超人,也會有情緒|牛媽彭小蹦
01-26
美國5歲男童接受治療期間 高壓氧艙 突爆炸 母親目睹愛兒當場身亡
02-03
同住女兒私自買樓被查出 連累7旬媽媽要於2月底搬離 公屋 單位
01-24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教養「痛症」:夫婦不一致|Connie Walk
2025-02-05
見證兒子以一分險勝球賽 媽媽:可貴的人生幸福|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2025-02-04
泰國孤兒院探訪與家庭教育的深思|辰民爸爸
2025-02-04
做父母, 都要破 · 地獄|温成顯
2025-02-03
親子溝通|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掃興」的大人|雙兄妹的正向教養生活
2025-02-0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