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濤】重視子女教育卻不理誰任教育局長?
2017-02-20
一個家庭的各類開支,例如住屋、醫療、交通、飲食、子女教育或寵物(如有)等,多少也反映這個家庭對其重視程度。
我家開支最多的是每月住屋供款,其次就是一對子女的教育,從學費、學校雜費,到他們課外活動、補習或興趣班的費用,都很「和味」。與我們相似的家庭,開支結構應該也差不多,如果有子女在外國升學,教育開支所佔比例應更高。
很多家長不僅在子女的教育開支很大,投放在他們身上的時間、心血更加難以計算。事實上,很多在職爸媽放工回家後,滴水未飲顆粒未進,放下背包手袋,第一時間開始他們的「夜間兼讀課程」,修讀「第二個學位」——翻閱子女的家課冊、檢查書包、核對功課、督促子女完成功課,若適逢考試測驗則更加緊張,家中變戰場:電視機關閉、手機及iPad收起來,部分家長甚至放假相伴,陪太子公主讀書也……。另方面,子女教育及功課等相關問題,也成為不少夫妻的主要爭拗來源,更是與子女關係緊張的禍首。
既然投入了那麼多金錢和精力,為甚麼只得很少家長關心教育政策,也沒多少人在意教育局長等官員的表現?過去四年多,在吳克儉「英明」領導下,香港教育變地獄,沉重的功課及考試壓力已扭曲學生的心智,甚至是對不少學童的慢性摧殘,去年已有那麼多學童自殺,上星期結束的農曆年假後又接二連三出現學童輕生悲劇,絕不可能說跟學業壓力無關吧!但教育局「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報告卻認為「學生自殺大都由多個複雜原因互相影響造成的,例如精神健康、家庭關係、適應、負面思維、缺乏社交支援問題等」,對教育制度不足、學業壓力過大等因素輕輕帶過。一條條鮮活的學童生命,一聲聲血淚控訴,都未能對僵化的教育制度產生絲毫衝擊!
教育局長對教育制度和政策都有舉足輕足的話語權(政務司長及特首當然也不例外),從吳克儉一意孤行恢復TSA(易名為BCA)可見一斑。一個稱職的教育局長,是對一個社會的祝福,也是未來的希望!很多國家的教育部長都是教育家、大學者、名流,反觀香港,過去二十多年的教育局長一蟹不如一蟹。很多家長對誰任教育局長都不聞不問,只寄希望於補習社!
現在特首選舉如火如荼,是時候要求參選人對未來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政策作清楚交代,並告訴他們,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教育局長!至於吳克儉,請捲起包袱,圓潤地離開吧!
作者:潘小濤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