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路】BB唔肯食藥,家長有乜計?
2017-01-13
現在愈來愈多父母為了減少治療的副作用,都願意選擇標本兼治的中醫。經常有家長問:「醫師,這中藥太苦啦,BB都唔肯飲,甚至一飲就嘔,那怎麼辦呀?」所以要讓嬰幼兒乖乖服藥確實是治療時的一大障礙。
俗話說:「苦口良藥」,大部分治病的中藥材是苦的,或是有其特殊的氣味,令人望而生畏。對於很多家長而言,餵寶寶吃藥簡直是一個夢魘,往往自己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未能「完成任務」。因此為了讓寶寶乖乖服藥,家長要掌握一些服藥小竅門,同時注意別讓寶寶對服藥產生惡懼心理。
湯藥溫度要適宜
一般建議湯藥溫度在20℃至30℃之間,溫度過低,會傷害小兒脾胃,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而溫度過高則會燙傷小兒口腔黏膜及食管,因此要好好控制服藥的溫度。有研究發現:人類舌頭的味感與湯藥溫度有關,舌頭在湯藥37℃時對苦味最敏感,而高於或低於37℃,苦味都會減弱。
餵藥時間要選好
中藥服用時間也有講究:通常急性病服藥不拘時間,按需而服。其餘的建議在餐前或兩餐(兩奶)之間,降低嘔吐或吐奶的機率,使藥物充分被吸收和發揮作用。
餵藥方法要掌握
1. 2歲以內的餵藥姿勢
首先將患兒抱成半臥位,頭部抬高,頸部墊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針筒或餵藥器吸取藥汁,將管口放在嬰兒口腔頰黏膜與臼齒(大牙)之間慢慢擠滴。由於體位的關係,藥汁可慢慢從舌尖後部入口,這樣可減少藥汁與舌尖的接觸,使苦味大減(因為舌尖的味覺最為敏感)。如小兒不肯咽下,則用拇指和食指輕捏小兒的兩頰,使之吞咽,切記不可捏鼻子灌藥或順舌面倒藥,亦不可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強行餵藥,以防藥汁嗆入氣管,導致寶寶出現窒息的危險。
2. 鼓勵大寶寶自己吃藥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家長要跟寶寶講道理,或者用鼓勵的方法,讓寶寶自己把藥吃下去。家長要耐心地和寶寶交流,用溫和的態度勸說,講明“吃藥才能治好病”的道理,讓寶寶覺得自己能把藥吃下去是一件很光榮、很勇敢的事。同時還可以適當給予糖果餅乾等小獎勵,這樣讓寶寶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由被動變主動,不再害怕吃藥。
建議服完藥後盡量休息一段時間,以利藥物吸收,也可避免因活動量大而引發嘔吐,從而影響療效。尤其是嬰兒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服藥後應抱起輕拍背部,防止嘔吐。
3. 嘔吐的處理
嬰兒服藥後嘔吐,除了因為藥物苦味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受家長情緒影響。家長情感上認為孩子在吃苦藥,寶貝感知到了這種情緒後,或會有相同感受。其實大部分BB還不能正確的認知苦,即使孩子因服苦藥後嘔吐,建議可在服藥前加適量新鮮生薑汁止嘔,如是因為藥味太過苦澀導致嘔吐的,也可以在中藥內加入少量白糖或者冰糖以緩解患兒服藥後的嘔吐。
4. 中、西藥要分清
有些家長喜歡讓寶寶中藥、西藥同時服用,認為這樣標本同治,療效更顯著,但很多時候恰恰相反,因為有些中藥和西藥混合服用,會影響藥效,甚至危害健康。因此,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應嚴格遵循醫生醫囑,合理使用藥物,切忌自行亂用。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文章提供:
那打素中醫服務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註冊中醫師 凌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