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健】好問題勝過好答案

2016-12-30


在父母心目中,雖然不想孩子反叛,但也未必想孩子太聽話。為何?頌恩的媽媽有深刻的體會。

頌恩今年六歲,媽媽覺得女兒總是欠主動,太依賴,動不動便找父母幫忙解決問題,自己不肯動腦筋,多作嘗試,卻經常站在一旁,等待父母「救援」。當女兒找不到衣物穿著時,便會在房間內等待父母出現,為她解困。有一次,頌恩找不到工作紙做功課,便呼喚家人, 母親遂為她找遍整個房間,但也找不到,母親唯有在家長群組上發放訊息,為女兒四處找幫手,最後問題當然得到解決。只要頌恩提出問題,母親總樂此不疲,務求盡快為女兒提供答案。

雖然頌恩的媽媽一方面很擔心女兒欠解決問題能力,但另一方面,她卻無意地助長了女兒的依賴。即使媽媽一邊提醒女兒要主動嘗試,但一邊卻為她脫困。女兒愈加被動,媽媽愈要提醒女兒,以免有所延誤。然而,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頌恩顯得更加依賴,等待媽媽的命令及指示。歸根究底,當母親覺得孩子做事沒效率,又可能會出錯時,總相信自己可以協助孩子,選擇較為正確及有效的方法。無論在日常起居飲食,學業等各方面,母親都期望孩子做正確的決定,免得受苦及犯錯,浪費精力,走寃枉路,但同時卻犧牲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減弱了自主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欠缺解決問題能力,而且更難以培養自信心。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父母不妨多用問題代替指令,啟發孩子思考,然後再作出判斷。當父母想指示孩子做功課時,可以先問孩子「現在已是四時半了,你打算何時開始做功課?」,或問「你打算五時正還是五時十五分開始做功課?」當孩子欠功課時,父母不必急須提醒孩子改善之法,卻可以問「下次可以如何避免欠交功課?」孩子較喜歡依從自己的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 即使未必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父母也可讓孩子去享受成果或承擔後果,從經驗中學習,培養自主獨立。

好的父母會向孩子解釋道理,優越的父母會向孩子示範甚麼是道理,卓越的父母則會啟 發孩子自己去領悟道理,所以筆者相信一個好問題勝過一個好答案。

 

作者:余國健

相關文章:

【余國健】化解罪咎感

【余國健】父母的謊話

熱門文章

仁濟醫院女童縫針事故︱5歲女童心悅去年仁濟醫院縫針後昏迷 據悉延至今早不治
02-05
徐熙媛11歲女兒似足媽媽 獲封迷你杉菜 台男星讚 大S 對待子女學業親力親為
02-04
大S逝世|昔日第三者張穎穎千字文控汪小菲「深情行動」譴責:她所有苦難都是你帶來
02-05
姑侄 八仙嶺 行山失聯獲救 6歲童現低溫症徵狀 直升機送院治理
02-05
同住女兒私自買樓被查出 連累7旬媽媽要於2月底搬離 公屋 單位
01-24

新一期《親子王》7-11及OK便利店有售!即睇更多升學教育、教養溝通資訊
2025-02-05
男童 連鎖壽司店 舔公共食具 店方發聲明譴責:採法律手段處理
2025-02-05
仁濟醫院女童縫針事故︱5歲女童心悅去年仁濟醫院縫針後昏迷 據悉延至今早不治
2025-02-05
美國費城 墜機 男童肉盾護妹 受重傷後奇蹟康復 入院第1句問:我救了妹妹嗎?
2025-02-05
Instagram 實施「青少年帳號」 限制顯示不當內容、提醒使用時間
2025-02-05
盆菜兜 回收行動:22個收集點 捐本地狗場及農場循環再用
2025-02-0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