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爸爸】5款食療治小兒肚痾

2016-11-08


小孩子腸胃消化功能未發展成熟,飲食稍一不慎,就容易出現大便稀爛、肚痾的情況。泄瀉,雖然在小孩子之間十分常見,但如果久瀉遷延不愈者,則易轉為疳証(即營養不良),長遠可影響小孩生長發育。如果屬重型泄瀉,出現重度脫水的危急重症,更會嚴重危害患兒的生命安全。所以,如果小孩有經常泄瀉的情況,就一定要妥善處理。

輕、中型泄瀉一般為大便較稀溏,每日排便2至3次以上,這可以單純用中醫藥治療,還可以配合外治、推拿、針灸等方法。平常可鼓勵患兒平時多吃蔬菜、水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另外,亦可配合簡單的食療,增強小孩的消化功能。以下是五款簡單食療,大家不妨在家中製作:

  1. 白術膏:白術500g,洗淨後切片,加清水適量,蒸1小時,取藥液,留藥渣,加水再蒸1小時,取藥液,留藥渣,如此再蒸3小時,藥液混合後,蒸熬至膏狀,待涼後,貯存於杯或瓶中備用。服時取兩湯匙加糖調服,每日2-3次。功效為補中益氣,健脾燥濕。主治久瀉不愈,脾虛泄瀉。

  2. 燉蘋果:將蘋果1個洗淨,隔水煮至熟爛,或置籠中蒸熟,熟後去果皮,飲果汁,食果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用1個。可消食開胃,澀腸止瀉。主治小兒傷食泄瀉,食慾不振。

  3. 薏苡仁粥:薏苡仁15g,焦山楂15g,與粳米煮成稠粥。功效為健脾清熱理濕,消食化滯散瘀。主治小兒食積濕盛腹瀉。

  4. 消食開胃散:麥芽、雞內金粉各30g,白糖5-10g。將麥芽、雞肉金洗淨後以文火炒黃,研成粉末。1-3歲,每日2g,1日3次。小於1歲者每次1g,加白糖調味,和水服。功效為消食導滯,澀腸止瀉。主治傷食瀉。

  5. 淮山止瀉末:蓮子去心、山藥、粳米、茯苓各250g,白糖100g。洗淨晾乾,共研細末,每服時取25-50g,加白糖適量和水煮熟後服。每日2-3次。功效為健脾益氣,固腸止瀉。主治脾虛濕困,脾胃不和。

作者:中醫爸爸

網上圖片

其他文章:【中醫爸爸】家長必懂的中西藥物安全

                   【中醫爸爸】過度活躍症還是頑皮?

熱門文章

嬰幼兒副食| 台灣檢日本 嬰兒米餅 重金屬鎘超標 「或原材料土壤受到污染」香港市面有售
02-21
媽媽分享︳佛系育兒令孩子更獨立 4歲預備自己茶點 7歲為全屋家人洗衫
02-21
BB 第1至12月成長全面睇(上)
02-22
陳凱琳為6歲大仔安排盛大生日會擺烏龍泡湯 乖巧囝囝6字反安慰媽媽
02-22
校巴司機猝死|死者楊樹洪為行內老行尊 與妻子胼手胝足開創旅巴王國
02-21

pamajunior_cat

查看更多   ▸
浙江6周嬰兒狂咳 送院檢查抽出「 牛奶血 」 醫生:需要長期服藥控制
2025-02-04
胎兒在媽媽肚子裏患上 盲腸炎 一出世就要進行緊急手術
2025-01-22
BB健康︱認真清潔BB嘴巴 為甚麼還會 口臭 ? 醫生拆解12個口氣成因
2024-12-23
氣溫轉涼|2大幼兒專家分享 7招為 BB保暖
2024-12-16
BB幾日才大便1次?醫生分享 避免便秘 的3個生活飲食習慣
2024-12-05
媽媽一定要知!氣溫急降 BB這4個身體部位最 怕冷
2024-11-2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