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 Chu】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
2016-11-07
小兒子很愛幻想,他的品味也非常奇特,喜歡的人物都比較偏鋒,最愛就是「亞拉丁」中從神燈走出來的有趣精靈,和苦命又醜怪的鐘樓駝俠,而星戰的黑武士算是他喜愛的人物中較正路的一個了。
角色扮演是兒子每天的例行公事,他總愛把游泳的浮背綁上,然後穿上哥哥的綠色外套扮駝俠,躬著背行路。有時,又要我把白色膠紙貼上他的雙手當手帶,像帶上精靈的手箍,哼著「亞拉丁」音樂又跳又叫。
昨晚,他又要「扮嘢」,哀求我幫他畫面,因為最近愛上芝麻街節目中一隻不起眼但會唱歌的藍色怪獸,希望能變成它。
然而,家中也沒有Face Paint,於是我提議不如一起畫畫,早上才幫他畫面,沒想過兒子一口便答應了。
怎料他一開始畫,竟然停不下來,把所有喜歡人物和近期聽過的故事全都畫在畫紙上,一面畫、一面講,十分專注,亦非常享受,不知不覺就過了兩小時。然而,如果要他學ABC 和123,不到10分鐘便會走人。
我家孩子沒有學畫畫,亦沒有教他們怎樣畫,通常都是隨意發揮,一團顏色可以是鯨魚,又或者是媽媽,畫風屬於抽象派。
現在長大多了,小肌肉亦控制得比較自如,開始能夠描繪一些實品的外貎,藝術老師朋友告訴我,可以開始灌輸他們一些畫畫的基本概念,例如畫人臉的時候,便引導孩子觀察,要知道鼻子在兩個眼晴中間,囗在鼻子下面等,然後要給孩子創意空間按他們的想像作畫,眼睛可以是星星,也可以是圓點,鼻子可以是長條,或者是一粒小不點。如果孩子畫怪獸,眼耳口鼻放在哪裏也沒所謂了。
因為小孩子畫畫,其實也在說自己的故事,用線條、圖案和顔色表達自己。透過他們描繪的事物,知道他們的世界!
而藝術不就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通過創意活動來反映世界嗎?小孩子不就是最原始的藝術家嗎?
這不禁令我思索,究竟怎樣才是幼兒教育應有的面貌呢?課程時間應該怎樣分配呢??尤其六歲前的孩子,是定立待人處事、認定自己、建立文化的黃金時間。孩子是否需要每天要練寫字和學ABC123呢?
我不是藝術家,卻很喜歡欣賞藝術。不過,巳往經歷的教育,根本沒有機會深入接觸,術科佔學校課程的時間實在太少,要到長大後才有機會真正接觸各方面的文化藝術,享受其中帶給我的快樂。
今天,不少父母以及幼兒教育工作者也會掙扎,究竟培養知識預備他們上小學緊要?還是發展他們的創意重要呢?怎樣拿捏這個平衡呢?應否給孩子比現在有更多時間發揮他們的小宇宙呢?
曾經有人說過,當孩子開始返學,就是和創意告別的時候。我完全明白,因為當學校有太多架構,課程動彈不了,尤其那些只着重學術的課程,孩子只會被表現和分數捆綁,沒有爆發想像力的空間,創意從此離開他們。
未來是創意工業的世界,應該還術科一個公道,在學校內增添多些時間在各方面的創意藝術課程,讓學生們有所發揮,香港社會才會真正進步。
而我,趁着還有能力讓孩子不在體制下的幾年自由空間裏,給他們多接觸各種形式的藝術(不是興趣班),讓孩子創造自己的顏色,自己的歌曲,自己的故事,成為自己生命的小小藝術家。
作者:Esther Chu
文章獲 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 – Go Kids 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