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老師】淺談分離焦慮症
2016-11-04
以下的問題是CC老師在任教N班及K1的時候最常聽到家長問的:
「CC老師呀,你覺得阿B佢返學點呀?唔知點解佢成日喺屋企話唔要返學,一換校服就大喊,又變到好黐身。個個同學仔都唔喊啦,但佢返咗成個月學都仲喊緊,我哋都唔知要點氹佢好。你覺得佢會唔會係有分離焦慮症呀?」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分離性焦慮可出現於早期成長階段,屬於焦慮性疾患。如要確診為分離性焦慮是需要由精神科醫生進行評估的,當中一個評估方向為「患者持續出現某些焦慮行為最少六個月」,如:咬手指、擔心照顧者發生不幸事情等。其實小朋友在學齡階段第一次離開照顧者,獨自到陌生的地方(學校),面對陌生的人(校長、老師、工友、同學),難免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所以過程中發生哭鬧的情況實屬正常。
如果家長想協助小朋友適應上學生活其實好容易,CC老師有以下幾個策略可以與大家分享。
第一,提早到校園附近閒逛。家長可與小朋友提早到校園附近閒逛,並在過程中輕鬆傾談有關學校的事情,如告訴小朋友:「陣間你就要返學啦,返學校有老師錫,又多玩具玩,返學真係開心喇!」讓小朋友有足夠時間接受要和家長分離的事實,同時在傾談的過程中令小朋友對學校環境有更多的安全感及正面的感受。
第二,預告放學時間並準時接放學。在進入校門前,家長可向小朋友預告放學時間,如:「陣間媽咪四點就嚟接番你啦!」雖然小朋友對放學時間未必明白,但準確的放學時間能令小朋友更有安全感,明白父母一定會回來接回自己。當然,父母亦必須信守承諾,準時接回小朋友,讓小朋友明白父母是可信的。
第三,調整自己的心情。雖然有些小朋友在進入校園時有哭鬧的情況,但事實上他們並不抗拒上學。當他們返回課室後,已很快止住哭鬧,並和同伴一起玩耍,進行活動。但若家長每天放學都追問小朋友:「返學有無喊呀?」、「返學有無掛住媽咪/爸爸呀?」這些問題反而令小朋友把「返學」與「喊、無媽咪/爸爸」連結,令小朋友把上學與負面事情連結,影響上學情緒。
CC老師認為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成長步伐都不同。家長毋須在意或拿自己的小朋友與他人比較。要記得,家長耐心陪伴孩子成長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
作者:CC老師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