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講座】跟隊「跳船」?赴英升中前要知的幾件事
2016-10-27

DSE自09/10學年開辦至今第7個年頭,棄讀數字不跌反升,16年DSE日校考生只有5.7萬人,較去年再少三千!有學生轉制IB,有的則到海外升學,其中英、美、澳、加一直是港人子女升學熱點,有人觀望學制或文化、地貎,也有爸媽「睇住荷包做人」。適逢年中脫歐公投後,英磅兌換率一直下跌,由1英磅兌11.4港元至現在只兌9.4港元,令不少鍾愛其學術的爸媽重新將之列入考慮,甚至打算在孩子升中時便送他們到英國,早日遠離香港教育制度之苦。
日前《Oh!爸媽》跟Britannia Study Link(英識教育)合辦教育展,邀得八位升學顧問、留英過來人分享「留英Secret」,吸引近千名爸媽、學生參與,同場17所英國寄宿學校及升學機構更設攤位,即場解答大家疑問、為學生進行面試。
中大講師黃元山:外國重思考 思維從此不一樣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在香港完成中學後便到外國升學。在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畢業後八年,黃在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見過很多來自全球大學的精英:「大學是做研究,但學習不單是老師講咩,朋輩之間的學習才是更重要!」
黃元山視當年留美跟教授學習、同學相處時思維改變為最大得著。他指若單看大學排名,留港才是「正路」,不過,他回流後亦有感,年輕人要發展興趣,香港能給的選擇好局限:「爸媽辛苦打份工,都是想給孩子多個選擇,想他們成為世界公民而不是做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吧!」初為人父,也曾閃過培養兒子進耶魯念書的想法。
「外國會重視思考過程,認為即使失敗也有得著,所以才有很強的初創文化,」反觀香港,求的是答案、相信找到對的答案自然有對的生活。身為經濟專才,黃元山亦慨嘆機會成本太高,很多時為了更好的生活忽略其他。「本科知識只在工作頭五年有用,」經驗告訴他學校學的知識都是前人的經驗,與維生無關,真正賺到錢的東西還未及寫成課本,學會學習才最重要。
▲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認為,若想下一代追求生命的美好,讓子女外闖是不二選:「身邊同學愈多元眼光才會更闊!」
下一頁:更多專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