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有一種態度叫 "I am above all this"
2016-10-20

最近因為立法會的宣誓風波,社會上掀起了一陣激烈的討論。無論政見如何,絕大部分我接觸到的人都對各方的處理手法十分失望。這是教育專欄,當然還是從教育出發。
我自己對整個事態發展其實都頗為上心,很多不同的評論,我都會去看一遍。或許我過度沉迷這件事,但對於這大是大非、會深遠影響香港未來的事件,我認為有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覺得心緒不寧。
可是,現實卻好像不似我預期的那樣。我周圍那些多年老死,並沒有跟我一樣消沉。有個哈羅舊生的Whatsapp群組,還是談笑風生。昨天的話題,是在街上看到些甚麼奇怪的車牌。另外有個Eton、Winchester、Harrow的群組,則還是在講女。
膚淺的,你可以說這些人是離地,對香港社會漠不關心。本土派抬頭,把你們這些邊緣人趕走是活該。 或者,是很多香港人真的對政治冷感,沒有興趣知道發生甚麼事。
事實上,這群人對社會動態瞭如指掌,需要他們貢獻一分力的時候絕不會吝嗇出手,但絕不會把那些社會議題整天都掛在嘴邊。大是大非的事固然重要,但這班人接受的教育,是要live well。這不是指物質享受,天天吃最好的餐廳,喝最好的酒。這是要從生活中找到平衡,感受不同的事物,拿出自己的sophistication。
香港人喜歡享樂。但總是一種很膚淺的sheer pleasure。誠然,很多受最好教育的香港人,也是如此。英國的教育,教給我的東西很多,但最最重要的,是public school裏那種無論發生甚麼事,都要處之泰然的生命態度。這不是以前那種stiff upper lip的傳統,而是I am above all this的一種sense of entitlement。
作者:林作
頭條日報圖片
相關文章:【林作】真‧傑青的英國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