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英國教育 就是學做君子!
2016-10-06

上星期在一本英國雜誌《the Spectator》(我偶像Boris Johnson 當過主編)上讀到一篇文章 “China‘s Eton envy -why they love our posh boys”,撰稿人是一位中國女生,長駐於北京。文章的中心message很直白-─中國的暴發戶其實很崇洋,希望孩子做紳士、君子,以最型的方式贏番個世界。
我還在英國讀書時,作者的看法,完全是內地人和香港人的主流看法 -─ 別管那麼多,花再多的錢都好,把孩子送出去,中學讀英國貴族寄宿中學,大學當然牛劍最好,長春藤也不俗,最不濟的,去間有頭有面名字聽起來能嚇死人的也可以。
為了甚麼?是賺錢嗎?No!是為了娶個更漂亮的老婆嗎?也不是主要原因。作者Yuan Ren說得對,那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追求的「孔子之道」。不是做聖人,而是做君子。紳士,是君子的英國版,沒有本質分別。
作者在文章開頭就講到,如果英國人對世界的唯一貢獻是教導社會「紳士」的意義,就已經對人類做了很大的貢獻。
我同意。現代中國人,要想他們教導世界君子的意義,恐怕是痴心妄想。但英國,恐怕也就是教這樣最「煞食」。
自寫這個專欄以來,就不停的有家長message我,問我關於英國留學的問題。整體的感覺是,其實大部分家長都get到送孩子去那邊的意義。但要他們articulate,卻沒有多少是真正想得通透。
那就讓我直白點:送他們出去,是為了讓他們成為君子(紳士,如果你足夠崇洋)。幾十年後的香港,對不起,不會是本土人的天下。社會,會摒棄左膠,重回崇優 -─ 君子,始終才是主導社會的棟樑。老懷安慰,看著自己的孩子是個君子,怎樣都比看見他成功但是個vulgar友來得安心得多。
作者:林作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林作】接受過這種洗腦,會甘於平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