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黛琳】以愛擁抱脆弱
2016-03-10
父母往往對孩子抱有不少美好的願望。我們總希望,孩子活得比自己好,擁有一些良好的性情和品格。最近一連聽到兩位朋友說,希望孩子能夠獨立,怕他們一直依賴父母,不懂自己緩和情緒。於是,他們在孩子哭鬧時,離開現場,讓孩子獨自一人冷靜下來。
這個做法,乍聽好像有一點邏輯。仔細想一想 ,沒有甚麼道理。如果你有情緒困擾,找到一個你信任的朋友訴苦,但是她漸漸覺得你煩,叫你自己獨自處理,你以後還會找她嗎?當你生配偶的氣,如果她/他一語不發,離開現場,剩下你一個人,你可能會覺得比咬架更難過,感到孤單,甚至覺得被對方拋棄,因而更生氣和傷心。有時候,在自己最生氣的時候,也可能是自己最脆弱、最需要別人陪伴的時候。 上述兩位朋友的做法結果如何呢?兩位孩子愈哭愈厲害。
小孩子的心靈,跟他們的身體一樣,比我們大人軟弱。我們不會叫一個抵抗力弱的小朋友去多吹一點西北風,我們只會為他多添一頂帽子或一件外套。叫一個心靈脆弱的孩子獨自冷靜,是為他們雪上加霜。
哭是孩子表達內心鬱結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也是他們情感最脆弱、最需要我們同在和幫助的時候。 小朋友的語言有限,很難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也缺少紓緩心理不適的經驗。 然而,他們是從我們身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情緒的。是接納、明白和疏導情緒?還是拒絕、打壓和厭惡情緒?
透過得到我們的明白和接納,孩子學習如何內化我們的方法,安慰自己,抒發情感,安慰別人。小兒兩歲半,最近發現當他看見其他小朋友大哭時,會很關注他們,也會嘗試走過去,拍拍他們的心口; 看見其他嬰兒流口水,他以為是鼻涕,遞上紙巾,為他們清潔。看着他一臉嚴肅的神情,想必他平時也感受到我們如何認真對待他的需要。當我們盡量重複又重複地重視他的情感需要,不標籤他的內心需要,為操縱大人而「扭計」或壞脾氣,孩子的內心竟然也開始能夠裝載別人的需要。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依附理論,認為主要照顧者對於孩子敏銳、適時和適切的回應,能夠令孩子感到安全,建立正面的自我及對他人的觀感。如果家長一直忽視孩子的需要,他們最終可能會閉上嘴巴。不是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了紓緩自己的不快樂,而是他們無助得放棄尋求幫助。他們的經驗實在地告訴他們,不論他們怎麼哭,也不會得到安慰。連生命中最重要的照顧者也漠視他們的時候,他們又如何將自己的脆弱顯露給其他人看呢?又如何接納自己的脆弱呢?他們內心的需要,沒有人重視,最後連自己也鄙視,只能夠埋藏心底。連自己也顧不了,又如何照顧別人的需要呢?長大以後,這些孩子可能表面獨立,內心依然停留在童年時的脆弱,跟自己或別人建立深入的情感聯繫時會遇到困難。可能你身邊也有這些成年人。
然而, 一個真正堅強和獨立的人,也是一個有寬廣胸襟、承受自己和別人脆弱的人。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在難以面對風風雨雨時隨時回歸、休養和得力的地方。如果你的孩子還未放棄,在你不理睬他時,他依然伸出雙手要你抱抱,拉着你,要你哄他,或者是哭得更大聲,更生氣,他是在告訴你,你對他很重要。他怕你就此生氣, 不理睬他,也怕他的生氣會毀掉了你對他的愛 。 請你暫且擱置各種教導,留待他平靜下來,再說吧。
趁你的孩子還主動在乎你的同在的時候,請你幫忙,以愛擁抱他的脆弱。
因為你的愛的擁抱,他的脆弱會轉化為剛強,能夠陪伴他經歷人生中的各種風浪。到他們真的面對難以承受的人生考驗時,至少,他們還有一個隨時為他們敞開的家,可以回歸,不至於走上令人心痛的絕路。
作者:莫黛琳
家庭動力 輔導心理學家
www.familydynamics.com.h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