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大學取錄非聯招比例掀熱話

2018-08-15


大學通過非聯招取錄尖子,近期成為教育新聞的熱話,不少人只着眼於收生比例,種種質疑不徑而走,有指國際文憑(IB)課程學生更易入讀醫科,有人質疑影響基層學生向上流動的機會,甚至把矛頭直指開辦IB課程的直資及私立學校。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這些分析未必反映事實之餘,更激化社會矛盾。

今次爭議源於兩大醫學院取錄新生的「牙骹戰」,港大醫學院在今年聯招首輪取錄的文憑試畢業生比例,未達院長梁卓偉早年承諾的七成半,被質疑當年稱協助基層學生向上流的目標不再。翻查資料,兩大醫學院近年取錄IB或英國普通教育高級文憑(GCE A-Level)成績的港生均有增長,中大醫學院去年取錄的IB畢業生更達六十人;兩大醫學院取錄分數均近滿分,所謂IB更易入醫科等「神科」的說法,實際並不成立。

有教育界友好認為,坊間討論把本地與海外資歷課程,簡化為對立的貧富差異,卻忽略了大學擇優而取,而文憑試考生人數下跌的事實,「尤其文憑試是採用水平參照評級,而非『拉曲線』的常模參照,即每年尖子沒有指定比例,但肯定受整體人數下跌而減少,而院校取錄到文憑試尖子亦相應減少,把學額分配給非聯招的本地生,實際合情合理。」

有意見要求大學須為聯招及非聯招設定取錄比例,但友好坦言,在考生人數持續下跌下,維持特定的聯招比例,意味下調收生門檻,「文憑試考生人數減少,整體學額競爭已經紓緩,若把收生門檻下調,恐會影響質素。」

友好認為,如院校真心鼓勵社會流動,理應在文憑試成績外,更多考慮家庭背景、求學經歷等其他因素,事實上,現時通過聯招的校長推薦計畫,提供有條件取錄,已達到相當效果,根本毋須側重以考生是否參加聯招作篩選,「過於強調聯招取錄率,可協助基層學生向上流動,其實忽視了聯招制度本身,並不反映家庭背景,比如今屆文憑試狀元均是小康至中產家庭;況且在直資學校就讀IB課程的,不乏獲獎助學金支持的基層生,既有誤判之嫌,亦無端挑起社會矛盾。」

大學擇優而取,在公開的取錄中位數及最低分,足以證明制度公平,但貧富議題對社會卻是觸動神經,便難以理性解讀,值得深思。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學位分配通知安排/統一派位交表/中一註冊一文睇清 拆解9大關鍵問題
03-31
DSE英文科 |考生:卷三試題難度屬中上水平 教師:料考生更易取得高分
04-05
中學|德蘭中學 校長親自下廚炮製住家飯 為DSE考生打氣
04-03
東京 車禍 |往河口湖2旅遊巴追撞47人傷 6名香港旅客送醫檢查
04-05
李嘉欣14歲愛子許建彤入讀英國貴族寄宿學校 健碩高大比爸爸高出一個頭
04-03

國際學校2025|全港熱門32間 國際學校 開放日及入學簡介會/學費/申請費/入學資料
2024-09-05
國際學校 ︳英基下學年擬加學費 平均加幅4.8% 1至6年級更達4.91%
2025-04-01
IB選修科目突然跑出HL, ESS 科你知多少?|Edward Law
2025-03-31
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獨特 EQ 提升課程 強化自我調節能力 驅動積極學習成長
2025-02-26
漢基國際學校 獲分配北角空置校舍 九龍塘校舍撥予包玉剛教育基金會 增千學額應付人才子女需求
2025-02-12
IB考試 |IBDP語言學科考試將數位化|Joyce Wu
2025-02-0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