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兒童分離焦慮症】註冊臨牀心理學家:4個方法可改善

2018-07-30


家長有沒有遇到一離開孩子,他們便哇哇大哭。但是你們內心十分矛盾,看到他們哭得肝腸寸斷,大喊自己,但同時又知道是時候要放手讓孩子長大,不想日後孩子太依賴自己。孩子初時遇到要和父母分開片刻而哭鬧一會兒屬正常現象,情況會隨習慣日漸改善。但如果孩子一直哭鬧不止,甚至抓住親人不放,發脾氣,情況持續沒有改善,這些孩子可能有分離焦慮症。

有分離焦慮可以怎麼辦?過多一個月又開學,聽聽註冊臨牀心理學家饒方莉的意見,爸媽趁暑假做定準備,到時就唔會咁徬徨。

 

饒方莉,註冊臨牀心理學家,童心苗兒童成長中心

3-5歲最常見

一般來講,6 -9 個月的嬰兒會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產生警覺並拒絕接近。小朋友大約在18個月左右, 分離焦慮會比較明顯,例如當主要照顧者(父母或祖父祖母或家中傭工)離開身邊,出現情緒失控,大吵、哭泣,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保護機制。當幼兒剛入托兒所、上學前班或生病住院,要與主要照顧者如母親分離時,部分幼兒會哭鬧,抓住親人不放,發脾氣。這種與主要照顧者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稱為分離焦慮。多發生於幼兒早期,以3 – 5歲入學年齡較為常見。

 

4個焦慮徵狀

小朋友和主要照顧者分開而出現哭鬧都是常見的,隨着時間流逝和逐漸熟悉新環境,他們大多會減少情緒失控的次數,一般來說都不屬於病態。至於時間的適應期每個小朋友均有不同,例如持續拒絕上學或出街,甚至經常發惡夢,家長便要留意。

根據臨牀心理學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指出,若孩童出現不想出街、擔心父母不再出現、不想和陌生人共處,甚至身體出現多種痛症,例如頭痛、肚痛等問題,多於4星期,又或者嚴重影響至日常行為,那便可能屬於分離焦慮症,需要尋找專家協助作詳細評估。

 

響日後孩子成長 

分離焦慮會影響孩子情緒、和社交等發展, 例如表現出退縮、收埋自己、拒絕上學、提不起勁, 害怕交朋友,拒絕到陌生的地方等。

熱門文章

會 運動 的孩子,更會讀書?|英國Leo老師
04-30
教養心得|摧毀孩子童年成長的10大禁條
04-27
【名人爸爸】高禮澤:仔女遺傳了我的乒乓球細胞
08-06
獨力養家照顧兩老 45歲男疑遭騙光財產 崩潰攜病父母結束生命
05-03
67歲婦意外懷孕 不理仔女反對堅持生產 遭逢巨劫5年後近況曝光
04-30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祝福的力量|Grace正向教養師
2025-05-03
陪伴、真誠的交流比物質堆砌更重要 6個溫暖小瞬間 讓孩子感受愛
2025-05-02
你又沒和我約定,該怎麼樣乖!|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5-05-02
給小朋友獎勵|梁紀昌
2025-05-02
我的父母是話題終結者!|戴公主
2025-05-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