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泥爸爸】唔逼唔得
2016-10-28

家居狹小,身外物卻愈來愈多,於是狠下決心「斷捨離」,「的」起心肝執屋。怎料翻出舊物一大堆,發現當中大部分是兒子的成長記錄,包括未出生前的超聲波黑白照、出生時在醫院打的小腳印、幼稚園畢業證書、一堆獎狀、大量相片……翻呀翻,不覺沉醉其中,原本預定的半天執拾時間便泡湯了。十二年匆匆一晃而過,借物回顧育兒生涯,原本以為自己屬放任不管的一類父母,但此刻居然想到一個字:逼──逼自己,也逼孩子。
逼生仔。十三年前,是「沙士」肆虐的一年,惡菌奪去二百多條人命,人們開始習慣戴口罩和洗手。在那兵慌馬亂的時刻,我竟然成功威逼另一半「造人」(細節不便說)。瘟疫平息,兒子出生,朋友都問為何那麼膽大妄為冒這險?我也不知道,後來才發現,該年本地出生率為近數十年來最低,醫院牀位、產檢、買奶粉、讀幼稚園、搵小學等等必經過程,全部少幾千人競爭,統統順利過渡。原來一逼之下,逼出個好運來。
逼搵錢。到兒子適齡入學,夫妻倆要為他決定讀哪類學校、走哪一條升學路。我們都是有「選擇困難症」的一類人,於是想揀「一條龍」學校,免卻升小和升中時的選校煩惱,問題是心儀學校的小學部屬私立性質,每月學費三千多元。由於當時的我正在享受自由工作的逍遙生活,但為了繳交那六年學費,一逼之下,找了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換來一份日後順利升學的安心。兒子入讀了那所不錯的學校,校園生活過得快活,學業成績也不過不失。回想起來,幸好當時我肯逼一逼懶散的自己。
逼練水。在我眼中,兒子並不是天生運動員料子,尤其是他擁有那種遺傳自我的不喜競爭性格。但我一向認為運動競技並不是單純的爭勝,更重要是自我挑戰和鍛煉身體意志,所以必須強逼孩子選一個體育項目來集中訓練。我們曾讓兒子試過溜冰、體操、單車等幾項運動,問他喜歡哪樣?他說:「沒所謂。」那麼就選游泳吧,他說:「可以不『練水』嗎?」除非生病,當然不行。事實證明,在這幾年間,他大部分的成功感均是來自參加游泳比賽取得的獎牌,甚至可以升上現在這所心儀中學,部分也是倚仗在水中翻波逐浪的表現。兒子現在會跟朋友說:「我是靠游水才入到呢所學校。」嘿,若不是我們逼你練水,你可以輕鬆地說出這番話嗎?
逼,不得已。做人有時要逼自己埋牆角,便會知道自己的潛能所在;適度逼一逼孩子,可助他們發揮小宇宙。看過一段麻鷹教雛鷹學飛的紀錄片,狠心的父母二話不說便把羽翼未豐的幼兒從巢中推下懸崖,鳥兒跌跌撞撞幾次不死,便學會飛翔。我當然不會逼孩子跳崖,但總要逼他們離開comfort zone,走走苦路,才可訓練出一顆堅毅的心,應付以後離巢的日子。
作者:笨泥爸爸
從事兒童傳媒工作二十餘年,歷任兒童電視節目、圖書、雜誌及網站編輯,《親子王》前主編。最愛在玩具和動畫中打滾,成為別人的爸爸後,利用跟孩子交手的經驗,自創一套教仔法。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笨泥爸爸】這一課叫Examen